"一叶忽惊秋":看到叶子落下忽然惊觉秋天到了。
"分付东流":这秋色交给了东去的流水。
# 分付:意为交给。
"殷勤为过白蘋洲":流水殷勤地流过白蘋洲,
# 白蘋洲:泛指长满白色苹花的沙洲。
"洲上小楼帘半卷":沙洲上有帘幕半卷的小楼,
"应认归舟":楼中的人应该在识别返回的小舟。
"回首恋朋游":回望之前和友人出游心里依然怀恋。
"迹去心留":出游的痕迹消失了那份心情却保存了下来。
"歌尘萧散梦云收":动听的歌曲消散了,美人也不见了。
# 梦云:战国宋玉《高唐赋》中的人物,所以泛指美女。,歌尘:形容歌声动听。
"惟有尊前曾见月":只有饮酒时看到的月亮和以前一样,
"相伴人愁":和人交相愁苦。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秋景怀人的词。词中写秋叶惊秋随东流漂过白苹洲,词人望洲上小楼盼归舟,回首念及朋游已踪迹散却,唯余歌尘梦云消散后的空寂,唯有尊前明月相伴添愁。借秋景抒漂泊之孤与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2. 分段赏析
“一叶忽惊秋”中,“惊”字凝练而富动感,既写出时序更替的突然性,又暗含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敏感。“分付东流”将秋意托付给东去的流水,“分付”二字赋予自然以主动性,仿佛秋的萧瑟随水流逝,实则是词人借流水意象寄托对时光、愁绪的无奈消解。两句以景语开篇,景中含情,为全词奠定苍凉基调。“殷勤为过白蘋洲。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殷勤为过白蘋洲”承接“东流”,以拟人化手法写流水“殷勤”流经白蘋洲,暗喻词人对远方的牵挂。“白蘋洲”典出柳恽《江南曲》,常与离别、思念相关,强化词的怀旧氛围。“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展开想象画面:洲上小楼的帘幕半卷,似在等待归船,“应认”二字虚虚实实,既写对方盼归的殷切,亦暗含自身漂泊未归的怅惘,虚实交织中见出思念的深婉。“回首恋朋游”点明白思念对象是旧日友人,“恋”字质朴而深情,见出友情的真挚。“迹去心留”四字凝练,谓身已远离旧日交游之地,心却仍停留在往昔时光,以“迹”与“心”的对比,凸显记忆的深刻与现实的孤寂,语言简净而意蕴深长。“歌尘萧散梦云收。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歌尘萧散梦云收”以“歌尘”(歌声扬起的尘埃)、“梦云”(梦境般的往事)喻指往昔欢乐烟消云散,“萧散”“收”二词写尽繁华落尽的空寂。结句“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以景结情:唯有酒杯前的明月,曾见证过往欢聚,如今却只能陪伴孤独的愁人。“曾见月”与“相伴人愁”形成今昔对照,月亮从欢乐的见证者变为愁绪的旁观者,倍增物是人非的苍凉感。“相伴人愁”四字直白,却将孤独感推向极致,读来令人动容。
上一篇:宋·方勺《张孝基仁爱》
下一篇:宋·黄敏求《凉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