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píng
yuè
·
·
yīn
qíng
wèi
dìng

朝代:宋作者:贺铸浏览量:3
yīn
qíng
wèi
dìng
hōng
yún
yǐng
lín
shuǐ
zhū
mén
huā
jìng
jìn
niǎo
rén
jìng
yān
yān
chūn
qíng
lián
lǎo
lán
chéng
kàn
niè
cán
shuāng
bìn
suí
fāng
cǎo
chóng
shēng

译文

天气阴晴不定,苍白的太阳烘烤着阴湿的云朵。一座朱红色大门的院落临水而立,院子里的小径旁种满了花草,一天到晚,只听见与鸦的啼鸣,无一丝人声。精神恹恹,心中春愁无限,那年老的庾信真是可怜。看那被拔掉白发的两鬓,青丝不随芳草年年又生。

逐句剖析

"阴晴未定":天气阴晴不定,

# 阴晴未定:指天气变换无常。

"薄日烘云影":苍白的太阳烘烤着阴湿的云朵。

# 薄日:天气阴霾时的太阳。

"临水朱门花一径":一座朱红色大门的院落临水而立,院子里的小径旁种满了花草,

"尽日鸟啼人静":一天到晚,只听见与鸦的啼鸣,无一丝人声。

# 鸟:一作乌。,尽日:一天到晚。

"厌厌几许春情":精神恹恹,心中春愁无限,

# 厌厌:身体微弱,精神不振。

"可怜老去兰成":那年老的庾信真是可怜。

# 兰成:指南北朝时著名作家庚信,兰成是其小字。

"看取镊残双鬓":看那被拔掉白发的两鬓,

# 镊:即“摄白”,拔去白头发。

"不随芳草重生":青丝不随芳草年年又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平乐·阴晴未定》是北宋贺铸所创作的一首词,一说是宋朝柳永的词作。此词为贺铸晚年之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暮春之景,暗喻人生迟暮。上阕写景,渲染孤寂氛围;下阕抒情,以“老去兰成”“镊残双鬓”抒发壮志成飞沫,理想化泡影,老大落拓,百事不成的感慨。全词融情于景,含蓄隽永,体现了贺铸词“幽洁悲壮”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词,也是一首抒怀词。描绘了阴晴不定、潮湿阴晦的春日景象,营造出冷落荒凉的氛围,暗含伤春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年华老去、一事无成的感慨,表达了对现状的不甘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临水朱门花一径,尽日乌啼人静”,这两句由广阔的自然环境逐渐聚焦到抒情主人公的居所。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红色的大门临水而立,门前的小径上开满了鲜花,四周一片寂静,只有乌鸦的啼叫声在空中回荡。寓情于景:这种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伤春之情,幽深而含蓄,令人回味无穷。词的下阕则直接抒情,表达了词人对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上片写景,暗含伤春之情。这一年春天,“阴晴未定”,天气变幻无常,很难有一日是明朗晴好的。开头这一句写得质朴平实,似乎并无惊艳之处,但紧接着的“薄日烘云影”一句,却想象奇特,用词大胆。太阳本不应有“薄厚”之分,然而在“日”前加一“薄”字,却生动地描绘出阴晦天气下太阳的苍白无力,光线暗淡。而此时的云团,湿漉漉的,仿佛能挤出水来。即便那苍白的阳光在努力烘烤,也显得无济于事,整个春天依然阴暗潮湿。“临水朱门花一径,尽日乌啼人静”,这两句由广阔的大环境转向具体的居处。一座朱红色的大门,院落深深,院中道路两旁种满了花卉,春日里竞相开放,花香四溢。门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潺潺流水,永不停息。然而,如此优美的环境,却显得异常冷清:“尽日乌啼人静”,从早到晚,只有乌鸦的啼叫声,却难见人影。这种冷落、凄清甚至荒凉的氛围,与周围的美景形成了鲜明对比。一般来说,伤春之作多是描绘暮春的凋零景象,如绿肥红瘦、花残絮飞、春光易逝等。然而这首词却并未描写暮春的残败,而是通过展现大好春色被阴云遮蔽、被潮湿摧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落荒凉的氛围。从字面上看,伤春之情似乎并不浓烈,但仔细品味,这种情感却深藏于景物描写之中,含蓄而深沉,令人回味无穷。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对年华老去、一事无成的感慨。“厌厌几许春情”,“厌厌”形容身体虚弱、精神萎靡。词人因这淡淡的伤春之情,而变得病恹恹的,心力交瘁。“可怜老去兰成”,“兰成”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人庾信的小字。庾信在《哀江南赋》中曾提到“兰成射策之年”,他一生历经坎坷,虽在北朝官居高位,却始终心怀故国,晚年作品风格沉郁哀伤。杜甫曾评价他“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贺铸在此处以庾信自比,暗示自己晚年的沉郁与伤感。词的最后两句“看取镊残双鬓,不随芳草重生”,既流露出对现状的不甘,又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无奈。“镊”即“镊白”,是指拔去白发。贾岛在《答王建秘书》中写道:“白发无心摄,青山去意多。”人们在步入老年、白发初生之时,往往既惊慌又不甘心青春的逝去,“镊白”正是这种心态的体现。然而,尽管拔去了两鬓的白发,它也不会像芳草一样在来年重新变绿。白发是岁月的痕迹,即使拔光了白发,也无法再恢复青春的容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薄日”五字妙,却是“阴晴未定”天气。

清陈廷悼《云韶集》

# “临水”二句,写景明丽而幽静。

近代俞陛云《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泂《口占》

下一篇:宋·释大观《偈颂五十一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