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zhā
sān
shǒu
·
·
chóu
fēng
yuè

朝代:宋作者:贺铸浏览量:2
fēng
qīng
yuè
zhèng
yuán
xìn
shì
jiā
shí
jié
huì
cháng
nián
lái
chù
chù
chóu
fēng
yuè
xīn
jiāng
xūn
shè
jiāo
yín
bàn
hán
chóng
qiè
jiù
chuáng
mián
jiě
dài
fān
chéng
jié

译文

风儿清爽,月亮正圆,确实是美好的时节。不明白这些年来,每逢见到清风明月就产生了忧愁。心像那燃烧的熏香一样焦灼,吟诵时只有凄切的蟋蟀相伴。想要赶快上床睡觉,解开衣带时却反而打成了死结。

逐句剖析

"风清月正圆":风儿清爽,月亮正圆,

# 风清月:清风明月。

"信是佳时节":确实是美好的时节。

"不会长年来":不明白这些年来,

"处处愁风月":每逢见到清风明月就产生了忧愁。

# 愁:忧愁。

"心将熏麝焦":心像那燃烧的熏香一样焦灼,

# 熏麝:麝,熏炉中的香料。

"吟伴寒虫切":吟诵时只有凄切的蟋蟀相伴。

# 寒虫:蟋蟀。

"欲遽就床眠":想要赶快上床睡觉,

# 遽:速。

"解带翻成结":解开衣带时却反而打成了死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生查子三首(其一·愁风月)》是宋代词人贺铸写的一首词,收录在他的词集里,这首词的上半部分先写了清风明月、景色美好的时节,这样的好时候本应让人愉悦,可词人却笔锋一转,说自己长久以来,无论到哪儿遇到这样的风月场景,都会生出愁绪,自然引出内心的愁思。下半部分用熏香和秋虫作为意象,主人公的心像被熏香烤焦一样焦灼,吟诗时陪伴他的只有秋虫凄切的叫声,更添孤寂氛围。结尾写主人公想上床睡觉,解衣带时却总打成结,通过这个生活细节,暗喻心里的愁绪就像解不开的衣带,难以排解。全词语言简练,擅长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来传递情感的感染力,让读者能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烦闷与孤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词里主人公的口吻、说话的语气、动作,还有她身边的器物来看,这首词是作者模仿思念他人的女子的视角来写的,创作时间不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风清月正圆的佳时节,主人公却因长年来的离愁,见风月而愁,通过解带翻成结的细节动作,体现主人公愁绪难解的孤独与忧愁。

2. 分段赏析

上片开头两句“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写出眼前正是风清月圆的美好夜晚。不过“信是”这样的说法,透着客观上确实如此,但自己心里却不是这么觉得的意思,就像“江山信美非吾土”那句诗一样。接下来两句突然转变:“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带着主观的情感,就像王国维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在离别之人看来,眼前的风月都能勾起物是人非的感慨。所以,词里的人因为和对方多年分离,每次见到风月都会心生愁绪,“处处”不仅指地方,也指每时每事,只要和风月相关,都会引发愁情。从“佳时节”转到“愁风月”,这一变化,就像想解衣带却打成死结一样。而“长年来”“处处”,既点出了愁绪不是一时的,而是持续了很长时间,也说明了不管到哪儿,只要遇到风月相关的事物,都会生出愁绪。这样从时间和地点两方面,把当下的“愁”铺展开来,也让背后的情事显得更具体了些。下片接着写“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将情感与景象融合在一起。风月没法排解忧愁,反而让人更添烦恼。女子在闺房中只好点上熏香、吟诵诗句,想借此打发愁绪,可“熏麝”反而让心像香一样焦灼,吟诵声也和虫鸣一样凄切。这里还是写心情的焦躁与痛苦,用熏麝的“焦”和虫声的“切”双关,更显意味,既顺着情感造出情景,又贴合生活,显得很和谐。想在生活中找办法排解愁绪,结果总是失败。于是词中的人决定睡觉,和愁苦告别。“欲遽就床眠”的“欲遽”二字,生动表现出无可奈何中做出决定的样子。没想到这时候,衣带又解不开了。越想快点解开越不行,反而打成了死结。这个结尾很有戏剧性。“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像六朝乐府的妙语,写出了烦恼的人处处不顺心的烦躁状态。

3. 作品点评

全词通过层层递进的结构,步步深入地将复杂难理的离愁抒发得十分深刻。结尾两句不仅带有民歌的质朴趣味,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成就,与作者精巧的构思和凝练的语言运用息息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山中》

下一篇:宋·孙何《诗三首(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