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父子孙":杨公的父子孙辈,
"俱出文昌宫":都出自文昌宫(指代都曾在朝廷为官)。
"朱轓与别驾":他们有的乘坐朱轓之车(指高官),有的担任别驾之职,
"同最治民功":都在治理民众方面有着卓越的功绩。
"当年竹马儿":当年那些骑着竹马玩耍的孩童,
"市上白鬓翁":如今已成为集市上的白发老翁。
"相语府门前":他们在府门前相互谈论,
"郎君有家风":都称赞杨家郎君继承了良好的家风。
"筑室俯飞鸟":三至堂建造得很高,可以俯瞰飞鸟,
"我来岁仲冬":我来到这里时是仲冬时节。
"人烟空橘柚":周围人家稀少,橘柚林显得空旷,
"梅花破榛丛":梅花在榛丛中绽放。
"延客煮茶药":主人邀请客人煮茶煎药,
"使君语雍容":言语举止雍容大方。
"畴昔识二父":我曾经认识杨家的两位父辈,
"只今天柱峰":如今只看到眼前的天柱峰。
"故开堂北门":所以打开三至堂的北门,
"突兀在眼中":天柱峰就突兀地出现在眼前。
"千秋万岁后":即使历经千秋万岁,
"野人犹致恭":百姓们依然会对杨家致以恭敬。
"借问经始谁":想问一下这三至堂最初是谁建造的,
"开国华阴公":原来是开国华阴公。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三至堂周边的景色,“筑室俯飞鸟,我来岁仲冬。人烟空橘柚,梅蘤破榛丛”,借仲冬时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且略带萧瑟的氛围,以此衬托对杨公家族的敬仰之情。对比手法:“当年竹马儿,市上白鬓翁”一句,将时间跨度下的孩童与老人进行对比,突出了杨公家族影响力的长久,侧面反映其功绩的深远。用典:“杨公父子孙,俱出文昌宫”中借用“文昌宫”的典故,暗示杨公家族曾在朝廷担任重要官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头“杨公父子孙,俱出文昌宫。朱轓与别驾,同最治民功”,点明杨公家族成员都曾在朝廷为官,且都有出色的治民政绩,为全诗奠定了对其家族赞扬的基调。“当年竹马儿,市上白鬓翁。相语府门前,郎君有家风”,写时间流逝,当年的孩童已变老,他们在府门前谈论着杨家郎君的家风,体现了杨家良好家风在百姓心中的认可。“筑室俯飞鸟,我来岁仲冬。人烟空橘柚,梅蘤破榛丛”,描绘诗人在仲冬来到三至堂,看到堂可俯飞鸟,周围人烟稀少,橘柚林空旷,梅花在榛丛中开放的景象,借景抒情。“延客煮茶药,使君语雍容”描述主人的待客之道和雍容气度。“畴昔识二父,只今天柱峰。故开堂北门,突兀在眼中”,诗人回忆曾认识杨家两位父辈,如今只见天柱峰,而堂北门正对着天柱峰,表达对往事的追忆。“千秋万岁后,野人犹致恭。借问经始谁,开国华阴公”,强调杨家功绩和家风将被长久铭记,点明三至堂的建造者是开国华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