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uè
qiáo
xiān
·
·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3
shuāng
xīng
liáng
gēng
yōng
zhī
lǎn
yīng
bèi
qún
xiān
xiāng
juān
juān
yuè
mǎn
méi
pín
gèng
nài
fēng
chuī
xiāng
féng
cǎo
cǎo
zhēng
xiū
jiàn
chóng
jiǎo
bié
xīn
xīn
huān
jiù
chóu
duō
dào
tiān
liǎo
xīn
chóu
guī

译文

今夜是牛郎织女会面的好时光,这对相会的夫妻懒得再为耕织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娇美的月亮姊姊蹙紧了蛾眉,风阿姨兴风吹雨天地反常。相见匆匆忙忙,短暂的聚首真不如不见,重新搅起离别的忧伤。见面的欢乐总不抵久别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带回品尝。

逐句剖析

"双星良夜":今夜是牛郎织女会面的好时光,

# 双星:指牵牛、织女二星。

"耕慵织懒":这对相会的夫妻懒得再为耕织忙,

# 慵:懒。

"应被群仙相妒":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

"娟娟月姊满眉颦":娇美的月亮姊姊蹙紧了蛾眉,

# 颦:皱眉。,月姊:月宫中的仙子。,娟娟:美好的样子。

"更无奈、风姨吹雨":风阿姨兴风吹雨天地反常。

# 风姨:传说中司风之神。原为风伯,后衍为风姨。

"相逢草草":相见匆匆忙忙,

# 草草:匆匆之意。

"争如休见":短暂的聚首真不如不见,

# 争如:怎么比得上。这里是还不如的意思。

"重搅别离心绪":重新搅起离别的忧伤。

"新欢不抵旧愁多":见面的欢乐总不抵久别的愁苦多,

# 不抵:不如,比不上。

"倒添了、新愁归去":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带回品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鹊桥仙·七夕》是南宋范成大的词作。该词以七夕为主题,写牛郎织女相会。上片开篇点明七夕,通过渲染主角与配角心情,营造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娟娟”二句具体描绘群仙相妒。下片抒发会短离长、欢少愁多之感,抒情中夹杂议论,着重刻画牛女心态,将神话传说人间化,结拍深化长别之痛。写作手法上,采用拟人化和人格化,虚写天上事,实言人间情。作者以群仙相妒的喜剧情节反衬牛女爱情悲剧,匠心独运。此词含蓄蕴藉,韵味邈远,以独特视角展现了爱情的无奈与深刻,深化了七夕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创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据孔凡礼所著《范成大年谱》记载,淳熙元年甲午,“秋末,周必大有书信寄来。在《周益国文忠公集・书稿》卷六淳熙元年《与范致能参政》第二书中提到:‘……如今已身处桂林。您所作的最后一篇《七夕》,尤其道尽了人间情意,想必是亲身经历后才深知其中滋味。实在是奇绝!奇绝!……’《石湖词》里有两首咏七夕的作品,一首是《南柯子・银渚盈盈渡》,另一首是《鹊桥仙・双星良夜》。这两首之中,《鹊桥仙》情感尤为深挚,或许它便是周必大所称赞的那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鹊桥仙·七夕》由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词。它以传统的七夕为背景,围绕牛郎织女这一经典爱情神话展开,表面上书写天上神仙之事,实则映射人间男女的情感,含蓄委婉,韵味悠长,让读者在品味神话故事的同时,也能深切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间至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词中以群仙相妒这一喜剧式情节,反衬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群仙的嫉妒热闹,更凸显出牛女爱情的孤独与悲哀,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悲剧命运,使牛女的爱情悲剧更加深刻动人。虚实结合:表面上是在写天上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等事,属于虚写,但实际上是借天上之事来言人间之情,是实写。通过这种手法,以天上的爱情悲剧影射人间爱情中的种种无奈和悲哀,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和感慨,使词作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韵味。拟人:词人以拟人手法,说美丽的嫦娥皱着眉头,因二人的相会而想到自己的孤单,谁让自己贪心吃了不死药,故而只能呆在清冷的广寒宫与玉兔为伴。

3. 分段赏析

范成大的这首词聚焦七夕相会展开创作。开篇三句,词人笔锋轻点,点明七夕佳节,随后以旁敲侧击之法,对主角牛郎织女以及配角群仙的心境展开细腻描绘,浓墨重彩地烘托出一年仅有一次的七夕独特氛围。“娟娟”两句则承接前文,具体入微地勾勒出群仙心生嫉妒的种种表现,让画面鲜活生动起来。下片之中,词人直抒胸臆,感慨牛郎织女相聚时间短暂,分离时日漫长,欢愉稀少而忧愁繁多。在抒情过程中巧妙融入议论,每一句议论都饱含着深沉情感。“相逢”三句别具一格,没有对相会场景进行过多渲染,甚至避开离别场面的刻画,而是将创作重心放在深入刻画牛郎织女的内心世界,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情感赋予人间烟火气,使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中的人性。结尾部分紧密承接上文意脉,进一步深入阐释牛郎织女长久分离的痛苦。由于短暂相聚带来的新欢难以抵消长久分离积累的旧愁,反而每次相聚后都会增添新的愁绪,这深刻表明牛女的爱情悲剧是一个不断延续、无限增生的过程。在创作手法上,词人匠心独运,以群仙相妒这一充满喜剧色彩的情节,反向衬托、鲜明凸显并深度深化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同时,运用拟人化与人格化的手法,表面上书写天上神仙之事,实则暗中倾诉人间的情感纠葛,表达含蓄委婉,意味深长,让整首词蕴含着悠远深长的韵味,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与回味。

4. 作品点评

与同题材的其他宋词相比,立意也别具一格。欧阳修在《鹊桥仙》中强调“多应天意不教长”,侧重于命运的无奈;秦观则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凸显爱情的坚贞与超脱。而范成大此词,着重表达“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将重点落在爱情中的离别之苦与愁绪的叠加,更贴近人间烟火,体现出普通人在爱情中的真实感受。从宋词发展的角度来看,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七夕》具有特殊意义。欧词反映的是人之常情,秦词则是对传统观念的突破与创新,而范词既复归了人间烟火气,又对欧词所表达的情感进行了深化,同时也是对秦词的补充与拓展。它揭示了爱情中离别之苦的深沉与无奈,这种对爱情悲剧深层次的挖掘,使范词在众多同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让人们对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可以说牛郎织女用永世的相思、悲苦谱写了一曲辛酸的离歌。让世人为之陶醉,千百年来吟咏不绝。这首词没有华丽的词语,于平淡中尽显浓郁之情。而着重描绘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又是此词的一个创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首词都是一首歌咏七夕的佳作。

宋范成大《范成大集》

# 开篇三句点明时间,以“群仙”的心理描写烘托出七夕的气氛,视角独特,效果明显,同时又自然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随后三句紧接上文,嫦娥因之蛾眉紧蹙,风姨因之兴风吹雨,这是她们嫉妒牛郎织女的具体表现。词人构思新颖,妙句天成。下片视角转换,从牛郎织女的角度切人。开始三句,对他们相会的情景并不着过多笔墨,只是一点而过,对鹊桥离别的场景更是略而不谈,词人的笔触直接深人到牛郎织女的内心世界。七夕一会,短暂的相见让人离恨无穷,还不如不见。此情此景,已经超出神话的范畴,转人人间离情。最后三句更深一步,突出这样的悲剧在天上人间代代上演,没有穷尽。而现实中与神话相对应的,就是夫妻的两地分离。词人着重强调的是,神对这样的境况尚且无奈,更何况是世俗之人。这首词用语朴实,富含想象。词中融人了词人对神话、对人生的感悟,手法独到,构思精妙,堪称匠心独运、妙笔生花。

现代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下一篇:宋·方回《午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