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呢喃":燕子呢喃,
# 呢喃: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
"景色乍长春昼":春光迷人,白昼忽然交长。
"睹园林、":看园林景色、
"万花如绣":繁花盛开如一片绚丽多彩的锦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海棠经过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
"柳展宫眉":柳叶展开宫眉,
# 宫眉:古代皇宫中妇女的画眉。这里指柳叶如眉。
"翠拂行人首":翠叶拂弄行人的头。
# 翠:指柳叶之色。
"向郊原踏青":到郊外去踏青,
# 踏青:即游春。
"恣歌携手":恣意歌唱牵手。
# 恣:肆意;尽情。
"醉醺醺、":我已经醉意醺醺,
# 醉醺醺:形容人喝醉酒,醉得一塌糊涂的样子。亦指半醉貌。
"尚寻芳酒":还想寻找美酒。
"问牧童、":问牧童,
"遥指孤村道":他遥遥指着远处的孤村说:“
"杏花深处":杏花深处的
"那里人家有":地方有人家。”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子京,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二年,他与兄宋庠同举进士,时称“二宋”“大小宋”。历仕州军,官至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卒谥景文。宋祁博学能文,受西昆体前辈作家影响较深,诗文温雅典丽。善辞赋,现存多为律赋。为文长于议论,尤善议政论兵。其亦能词,《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世称“红杏尚书”。代表作品有《良玉不琢赋》《上三冗三费疏》。著有《宋景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锦缠道·燕子呢喃》这是北宋文学家宋祁所写的一首描写春游的词。以明快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游赏图。词人以工丽而不失灵动的语言,将自然春色与游人情态交织辉映,既展现了对春光的沉醉,又流露出恣意洒脱的生命欢愉。
2. 写作手法
拟人:“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胭脂透”以女子妆容喻海棠经雨后的浓艳色泽,将花瓣浸润雨水的状态,比拟为胭脂渗入肌肤的妩媚效果,“柳展宫眉”将柳叶比作宫中女子舒展的蛾眉,既描摹柳叶细长之形,又借“宫眉”这一典型宫廷意象,暗示春柳如贵族美人般优雅矜贵。“翠拂行人首”中“拂”字赋予柳枝以人的主动性,共同构建出春日的绮丽舞台,呼应下阕游人醉饮寻芳的欢快氛围。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聚焦春日景致描绘。“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以鸟鸣与日渐延长的白昼,点出初春时令。随后笔触转向园林全景,用“万花如绣”的丝绣比喻展现繁花似锦的景象,通过“万”字凸显花树繁密。在整体勾勒后,具体刻画海棠经雨后的艳丽与柳枝的柔媚:将沾雨海棠比作浸透胭脂的妆容,用宫中女子画眉的“翠”色形容柳叶,红绿相映的色彩搭配强化了视觉冲击力,传递出盎然春意。下片转向游春场景的铺陈。“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通过群体性动作描写,展现游春队伍的欢愉氛围。续写“醉醺醺、尚寻芳酒”时,用双重醉态表现游人的沉醉心境。结尾化用杜牧诗句,将问路牧童与遥指杏花的经典画面融入叙事,既延续前文醉意,又以指向远方的动作暗示春游的无限延伸,使全篇在动态收束中保持意趣流转。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春游为线索展开叙事,通过移步换景的描写手法,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意趣有机结合。上阕聚焦春色描绘,从山色空濛到碧波荡漾,笔触细腻地勾勒出季候特征;下阕转入人文活动,通过游人赏景、雅集畅饮等场景,展现当时社会的生活图景。作品在写景状物时注重色彩运用与空间构图,既呈现“桃红李白皆夸好”的视觉美感,又传递“笑语盈盈暗香去”的情感温度,实现了景语即情语的艺术效果。在审美层面,作品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表达,展现了较高的艺术造诣,其呈现的观察视角与表达方式对理解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具有参考价值。
# 词莫病于浅直,如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本无高警,正在遥指不言,稍具书(画)意。宋子京演为《锦缠道》词,后半日:“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熏熏、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何伧父也。未审赋落花时,伎俩何在。
清词人贺裳《皱水轩词筌》
# 在晏氏父子与欧、秦等集中,咏春之作,总不免为离情愁绪所萦绕,而深透着诗人悲惋的意绪。在宋祁与张先的词中,则只见春日之酣乐,令人心醉,如宋祁的《锦缠道》和《玉楼春》词,写春郊之明媚,春意之撩人,均浮现在纸上。
现代作家薛砺若《宋词通论》
上一篇:宋·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下一篇:宋·陆游《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