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无知剑人":世间没有能识宝剑的人,
"太阿混凡铁":太阿宝剑混杂在普通铁器之中。
"至宝弃泥沙":这稀世珍宝被抛弃在泥沙里,
"光景终不灭":可它的光芒终究不会熄灭。
"一朝斩长鲸":一旦宝剑出鞘斩杀长鲸,
"海水赤三月":海水都会因之染红,长达三个月。
"隐见天地间":宝剑在天地间时隐时现,
"变化岂易测":它的变化哪里是容易揣测的呢。
"国家未灭胡":国家还没有消灭胡虏,
"臣子同此责":臣子们都负有同样的责任。
"浪迹潜山海":我浪迹于山海之间,
"岁晚得剑客":年末时遇到了一位剑客。
"酒酣脱匕首":剑客喝酒尽兴后抽出匕首,
"白刃明霜雪":匕首的白刃闪烁着如霜雪般的寒光。
"夜半报雠归":深夜去报仇归来,
"斑斑腥带血":身上血迹斑斑散发着腥味。
"细雠何足问":小小的仇怨哪里值得一提,
"大耻同愤切":国家遭受的大耻令人同样愤慨急切。
"臣位虽卑贱":我虽然地位卑微低贱,
"臣身可屠裂":我的身躯可以被屠戮分裂。
"誓当函胡首":发誓要将胡虏的首级装在木匣里,
"再拜奏北阙":恭敬地献给朝廷。
"逃去变姓名":事成之后便隐姓埋名,
"山中餐玉屑":在山中食用玉屑隐居起来。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写作手法
夸张:“一朝斩长鲸,海水赤三月”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现实中不可能出现一剑斩断长鲸使海水三月尽赤的场景,诗人借此极度夸张,极力渲染宝剑(人才)发挥作用时的巨大威力,营造出磅礴的气势,生动展现出诗人内心对自身及有志之士能够大展宏图、改变国家命运的热切期待,凸显豪迈风格。对比:诗中存在多处对比。“世无知剑人,太阿混凡铁”将真正的人才(太阿宝剑)与不被赏识、混同凡铁的现状对比,突出人才埋没的可悲;“细雠何足问,大耻同愤切”把个人小仇与国家大耻对比,强调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恩怨微不足道,鲜明地展现出诗人以国家为重的高尚情怀。细节描写:“酒酣脱匕首,白刃明霜雪。夜半报雠归,斑斑腥带血”,通过对剑客喝酒后拿出匕首,匕首寒光闪烁,以及深夜复仇归来满身血迹这些细节的刻画,生动形象地塑造出一个英勇无畏、果敢决绝的剑客形象,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剑客的豪迈与勇猛,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让诗人所赞颂的爱国精神更加具体可感。用典:“太阿”宝剑在古代文化中是名剑的代表,诗人用“太阿”这一典故,不仅使诗歌语言更为凝练,更增添了文化底蕴,以宝剑的遭遇隐喻人才的境遇,委婉且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感慨人才埋没。诗人以“太阿”宝剑起笔,这一在古代象征着卓越不凡的名剑,在此却被混杂于凡铁之中,如同稀世珍宝被弃于泥沙。诗人借此意象,强烈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在现实社会里,像他这般有报国之志与出众才能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识与任用。然而,“光景终不灭 又展现出诗人骨子里的自信,坚信真正的人才即便一时被埋没,其光芒也不会就此黯淡,未来必有闪耀之时,为全诗奠定了不甘沉沦、期待崛起的情感基调。中间四句:畅想人才崛起。诗人笔锋一转,由宝剑被埋没的现实,转向对其发挥巨大威力的想象。“斩长鲸”“海水赤三月”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宝剑一旦出鞘,便能展现出惊世骇俗的力量,如同能斩断海中巨鲸,使海水因血而红三月。宝剑在天地间时隐时现,其变化难以捉摸,这象征着人才一旦获得机遇,将爆发出扭转乾坤的能量,改变当下的局势。这几句诗洋溢着豪迈之气,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及众多有志之士能够大展宏图、改变国家命运的热切期盼,在诗歌情感上实现了从压抑到激昂的转折。后十二句:抒发报国情怀。诗人明确指出,国家面临外敌(胡虏)侵扰,收复失地、抵御外敌是每一位臣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浪迹潜山海,岁晚得剑客”,诗人借自身浪迹天涯偶然得遇剑客的经历,引入对剑客英勇行为的刻画。“酒酣脱匕首,白刃明霜雪。夜半报雠归,斑斑腥带血”,生动细致地描绘出剑客酒后拔刀、深夜复仇归来满身血迹的场景,展现其勇猛无畏。诗人在此强调,个人的小仇与国家遭受的耻辱相比,不值一提,身为臣子,即便地位卑微,也愿为国家赴汤蹈火,不惜粉身碎骨,誓要斩下胡虏首级,向朝廷复命。最后“逃去变姓名,山中餐玉屑”,事成后便隐姓埋名,回归山林,体现出诗人纯粹的爱国情怀,不为名利,只为国家安危。这部分层层递进,将诗人炽热的爱国之情与坚定的报国决心抒发得淋漓尽致,把全诗情感推向高潮。
上一篇:宋·周文璞《剑客行》
下一篇:宋·陆游《剑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