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舟船各背驰":淮河两岸舟船相背而驰,
# 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行驶。,两岸:淮河两岸。
"波痕交涉亦难为":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
# 难为:难以做到。为:做。,交涉:接触。
"只余鸥鹭无拘管":只能看到鸥鹭无拘无束无人管束,
# 拘管:拘束、管束。,鸥鹭:鸥鸟和鹭鸟的统称。
"北去南来自在飞":自在的在南北之间飞翔。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作者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也难交涉,只余鸥鹭可以在南北之间自在无拘管地飞翔。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和渴望国家统一,人民能过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
3. 分段赏析
作者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诗的前两句“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设之界。“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含思婉转,颇具匠心。后两句“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飞翔。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诗人采取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弛、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4. 作品点评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既有“波痕交涉亦难为”的感喟;也有“北去南来自在飞”的向往。全诗寓悲愤于和婉,把悲愤之情寄托在客观景物的叙写之中怨而不怒,风格沉郁,语言平易自然,时用口语。这些都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诗人运用虚实结合之法,以两岸舟船背驰、波痕交涉为难的实景,与鸥鹭自在飞翔的虚景相对比,形成鲜明反差。通过对眼前景象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语言简洁自然,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
上一篇:宋·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下一篇:宋·刘子翚《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