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回塘":杨柳围绕着环曲的池塘,
# 回塘:环曲的水塘。
"鸳鸯别浦":一对鸳鸯在进水口处嬉戏。
# 别浦:江河的支流入水口。
"绿萍涨断莲舟路":池塘水面布满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
# 绿萍涨断莲舟路:这句话是说,水面布满了绿萍,采莲船难以前行。莲舟,采莲的船。
"断无蜂蝶慕幽香":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幽幽荷香。
# 断无蜂蝶慕幽香:“断无蜂蝶”两句:虽然荷花散发出清香,可是蜂蝶都断然不来,它只得在秋光中独自憔悴。
"红衣脱尽芳心苦":最后只能花朵凋敝,结一颗芳心苦涩。
# 芳心苦:指莲心有苦味。,红衣:形容荷花的红色花瓣。
"返照迎潮":夕阳的回光照着晚潮,涌进荷塘,
# 潮:指晚潮。,返照:夕阳的回光。
"行云带雨":流动的云层带来点点细雨。
# 行云:流动的云。
"依依似与骚人语":随风摇曳的荷花,仿佛在向诗人诉说哀肠。
# 骚人:诗人。,依依:形容荷花随风摇摆的样子。
"当年不肯嫁春风":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
# 不肯嫁春风:语出韩偓《寄恨》诗:“莲花不肯嫁春风。”张先在《一丛花》词里写道:“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贺铸是把荷花来和桃杏隐隐对比。以上两句写荷花有“美人迟暮”之感。春:一作东。
"无端却被秋风误":如今只能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词。词中借咏荷花,描绘了荷花生长在杨柳环绕的回塘,无人欣赏,只能寂寞自开自落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作者贺铸自己出身高贵却长期屈居下僚,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感慨。借荷花的悲惨结局,似在反思早年孤高自傲,实则是对自身命运的喟叹,以荷花自比,托物言志,抒发心中难以言说的苦楚。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全词以荷花自比,借荷花生长在僻静处、无人欣赏采摘,最终自开自落的命运,如“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表达作者出身高贵却屈居下僚、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孤高自傲的性格,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寄托于荷花。双关:“红衣脱尽”既写荷花花瓣飘零,又暗示自己年华老去;“芳心苦”既指莲心苦味,也指自己内心的痛苦,将花与人紧密联系,处处双关又不着痕迹。借景抒情:“返照迎潮,行云带雨”描绘回塘、别浦景色,暗示荷花饱经沧桑,无人知晓,借此抒发作者在生活中历经世事冷暖、人情变化的感慨,融情于景。比喻:“红衣脱尽芳心苦”一句中,“红衣”比喻荷花的花瓣,形象地描绘出荷花花瓣凋零的状态,“芳心苦”则将荷花拟人化的同时,以“心苦”比喻诗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这种比喻,将荷花的命运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使情感表达更为生动深刻。化用:“当年不肯嫁春风”化用了唐代诗人韩偓《寄恨》中“莲花不肯嫁春风”的诗句,原句以莲花自喻,表达女子坚守贞洁,不轻易许人的情感。贺铸在此化用,赋予其更深层的含义,以荷花不与百花在春天争艳,来比喻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品格,丰富了词的文化内涵,深化了主题。
3. 分段赏析
开篇“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点明荷花所处之地。“回塘”乃迂回曲折的池塘,“别浦”为非交通要道的水口,实则同指一处,从储水与进水角度不同称谓。荷花置身于此,暗示其所处环境不易引人注意,自然难获爱慕。杨柳于岸上翠绿,荷花在水中嫣红,色彩鲜明;鸳鸯为水中飞禽,与荷花这水中植物常相伴,以鸳鸯衬荷花之美,相得益彰。“绿萍涨断莲舟路”,此句笔锋一转,由荷花的美丽过渡到其悲惨命运。古时诗人常用花开当折,寓意女子待嫁、男子应仕,如《金缕衣》所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荷花长于水中,通常由女子乘莲舟采摘,像王昌龄《采莲曲》描绘的“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但倘若水中浮萍过于繁茂,莲舟便难以通行。这一设想反用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萍池》“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之意,以荷花因莲舟不至而不被采摘,类比自己因仕途阻碍而不被重用,托喻含蓄委婉。“断无蜂蝶慕幽香”,又作一喻。荷花身处僻境,莲舟受阻,本以为蜂蝶能来欣赏其幽香,可它们竟全然不顾。这里以荷花的清幽香气比作自身品德,蜂蝶的决绝不来,恰似上位者对自己的全然无视。上阕末句,莲舟不至,蜂蝶不顾,美丽芬芳的荷花只能自开自败。“红衣脱尽”描绘花瓣飘落,“芳心苦”形容莲心含苦。对荷花而言,是盛时虚度、旋即凋零;对作者来说,是虽德才兼备,却无人赏识,以致抱负难展,只能抱憾终生,这种将花与人相比,处处双关且不着痕迹。下片“返照迎潮,行云带雨”,继续描绘回塘、别浦景色。落日余晖洒在荡漾的水波上,迎接着浦口流入的潮水,天空流云携着微雨飘向荷塘。此景不仅生动,更暗示荷花长久以来自开自落,历经无数朝暮与阴晴变化,却始终无人问津,借此映射作者在人生历程中饱尝世事沧桑、人情冷暖,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依依似语骚人”,显然化用李白《渌水曲》“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但明确“语”的对象为骚人,内涵更丰富深刻。屈原在《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因屈原以荷花象征芳洁,故而词中设想荷花在无人问津时,欲向骚人倾诉心事。“似”字与李诗“欲”字相似,使想象虚实相生。自王逸在《〈离骚经〉章句序》指出“《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宓妃、佚女,以譬贤臣”后,香草、美女、贤士便紧密相连。此词中作者以荷花自比,结尾又以“嫁”作比涉及女性,将三者巧妙串联。“当年不肯嫁春风”,反用张先《一丛花令》“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荷花本就夏季开放,诗人将花在春季开放比作嫁给春风,那么荷花“不肯嫁春风”,便凸显其不愿与百花争宠、孤高自守的品性,这既是写荷花,也是作者自况。可当年坚持不随波逐流,如今却落得“红衣脱尽芳心苦”,暗叹因自身性格与世俗风气相悖,导致仕途坎坷,始终沉沦下僚。南唐中主《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其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体现出这位偏安君主对自身前途的忧虑。晏几道《蝶恋花》咏荷花,其上、下片结句“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华主”与“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与本词“无端却被秋风误”和“红衣脱尽芳心苦”用笔用意相近,可相互参照。
# 骚情雅意,哀怨无端。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这首词是咏荷花的,暗中以荷花自比。诗人咏物很少止于描写物态,多半有所寄托。因为在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可以类比,情感可以相通,人们可以利用联想,由此及彼,发抒文外之意。
现代沈祖棻《宋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