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xiàn
·
·
shān
xiù
róng

朝代:宋作者:贺铸浏览量:3
shān
xiù
róng
míng
yǎn
huà
zhēn
yóu
dòng
xué
cāng
xià
lín
fēng
kǎi
xiǎng
zhǎn
jiāo
líng
cháng
qiáo
qiān
zǎi
yóu
héng
kuà
jiě
pèi
tóu
zān
qiú
tián
wèn
shè
huáng
bái
jiǔ
qiáo
shè
yuán
lóng
fēi
shào
shí
háo
ěr
gēn
jìn
gōng
míng
huà

译文

山青芙蓉美,水明俨如画。仙游岩洞水波间。临风慨叹遥想,周处当年斩蛟灵。长桥千载尤横跨。解绶带投冠簪,归隐躬耕田间。黄鸡白酒渔樵社。陈登不复少壮豪,耳边再无功名噪。

逐句剖析

"山秀芙蓉":山青芙蓉美,

# 山秀芙蓉:形容阳羡山峦如花。李白《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秀出九芙蓉。”

"溪明罨画":水明俨如画。

# 溪明罨画:常州宜兴有罨画溪,溪水明净。罨画:杂色彩画。

"真游洞穴沧波下":仙游岩洞水波间。

# 真游:犹仙游。阳羡有张公洞,相传汉代天师张道陵曾修行于此。

"临风慨想斩蛟灵":临风慨叹遥想,周处当年斩蛟灵。

# 斩蛟灵:西晋阳羡人周处,年少时十分勇敢,曾于长桥下挥剑斩蛟,为乡里除害,传为佳话。

"长桥千载犹横跨":长桥千载尤横跨。

# 长桥:《太平寰宇记》“常州宜兴”条:长桥在县城前,“晋周处少时斩长桥下食人蛟,即此处也。”

"解佩投簪":解绶带投冠簪,

# 解佩投簪:解去绶带,投弃冠簪,指去官为民。佩:一作组。

"求田问舍":归隐躬耕田间。

"黄鸡白酒渔樵社":黄鸡白酒渔樵社。

"元龙非复少时豪":陈登不复少壮豪,

# 元龙:是三国名士陈登的字。据《三国志·陈登传》所载,他当汉末天下大乱之时,忧国忘家,为天下所重。他曾对来拜访他的许汜求田问舍、言无可采的行为表示鄙弃,会面之时,“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许汜)卧下床”,这件事得到了刘备的激赏。

"耳根洗尽功名话":耳边再无功名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阳羡歌·山秀芙蓉》通常被认为是北宋贺铸的词作,一说是苏轼写的。此词上片描绘明秀溪山,提及“长桥千载犹横跨”,将英雄业绩与精神融入美景;下片写“耳根清净功名话”,展现对功名的淡漠。运用用典等写作手法。词人以反用陈登典故等方式抒怀,看似达观实则内含悲愤。词作透露隐逸之情,充满沉郁悲愤之气,扩大了北宋后期豪放词派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这首词的作者,主流看法指向贺铸,不过也存在苏轼为作者的观点。《荆溪外记》便主张此词乃苏轼之作,且依据内容推测,或许是元丰八年(1085年)苏轼到常州后所作。通常而言,这首词极有可能是贺铸初至宜兴时的作品。贺铸在五十八岁致仕后客居苏州,此后频繁往来于常州、宜兴之间。宜兴旧称阳羡,故而贺铸将《踏莎行》改名为《阳羡歌》,通过作词来抒发自己致仕后内心落寞、志向难酬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属于怀古、隐逸题材。通过描绘山水景色,提及英雄业绩,结合对求田问舍、远离功名生活的描述,借景与事,抒发了作者英雄挂冠归隐后的落寞与失志,以及对现实的不平与牢骚,隐含着对往昔豪情的追念和对当下境遇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用典:此词巧妙用典,意蕴深刻,如“临风慨想斩蛟灵”一句,化用周处斩蛟的典故:西晋周处年轻时为害乡里,后幡然悔悟,入山杀虎、下水斩蛟,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义士。词人在此处借周处斩蛟之典,表达自己对往昔英雄壮举的追慕,同时也引发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周处当年的英勇对比自己如今的落寞,饱含壮志难酬的遗憾。又如“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清净功名话”,巧用陈元龙的典故:三国时陈元龙以有扶世济民之志、豪放之气闻名,不把求田问舍的许汜放在眼里。而词人在这里以陈元龙自比,却称自己不再有年轻时的豪情,不再热衷功名,实则是以反语表达内心对现实的愤懑,以及对自身壮志难伸、被迫求田问舍这种境遇的无奈与悲愤。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写景开篇,词人运用工整凝练的四字对句,精心铺陈阳羡山水的秀丽风光。据地志记载,阳羡境内有芙蓉山与罨画溪。从名称推测,应是山似芙蓉绽放,溪如彩画绚丽而得名。词人将原本“芙蓉山秀,罨画溪明”的句式调整为“山秀芙蓉,溪明罨画”,除了考虑平仄格律,更重要的是意在凸显阳羡境内山峦竞秀、溪壑争流的美妙景致,带给人江山如画、目不暇接的美感。第三句聚焦阳羡的溶洞。“真游”的“真”,意为仙。阳羡的张公洞,传说汉代天师张道陵曾在此修行驻留,故而以“真游”相称。洞内石钟乳形态各异,或垂挂或矗立,洞穴深邃曲折,幽谧通远,有诗句“步步势穿江底去”(方干《游张公洞寄陶校书》)可证其奇妙。词人在“洞穴”之后添上“沧波下”三字,巧妙写出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韵味悠长。第四、五句转入人事。词人漫步长桥之上,思绪穿越时空,不禁临风长叹:当年周处斩蛟之地的长桥,历经近千年风雨,至今仍横跨河面;而曾经叱咤风云、声名远扬的英雄豪杰,却如过眼云烟,不见踪影。这让有着“铁面刚棱古侠俦”(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贺铸》)之称的词人,陡然生出物是人非之感。“慨想”二句,虽有对周处的赞赏之情,但更多的是如“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般的无尽感慨。这两句,既是对上片内容的收束,也为下片词人抒发情怀埋下伏笔。词的上片,先绘美景,再述奇洞,最后以韵事收尾,处处紧扣“阳羡”主题,可谓将题目之意阐释得淋漓尽致。下片:转入抒情。词人在上片赞美阳羡山水清美之后,承接“慨想”的暗转,直接抒发当下的心声。词人在徽宗大观三年(1109)所作《铸年五十八因病废得旨休致一绝寄呈姑苏毗陵诸友》一诗中,有“求田问舍向吴津,欲著衰残老病身”之句。此处,词人描绘了自己挂冠归隐后,与黄鸡白酒相伴,与渔樵为友,于溪山之间悠游,仿若“侣鱼虾而友麋鹿”的闲适生活。然而,这样的生活与词人早年胸怀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大相径庭。四十年的宦海沉浮,让他逐渐看清了政治现实的污浊与冷酷。所以在这首词的结尾,词人反用典故,写出“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清净功名话”这看似豁达实则饱含悲愤的词句。词人以陈元龙自比,却称自己“非复少时豪”,不仅不反对“求田问舍”,自己也有此举动,实乃反话。他感慨自己不再有少年时“刚肠愤激际,赤手缚豺虎”(《庆湖遗老诗集·留别龟山白禅老》)的豪迈气概,也不愿再听闻“金印锦衣耀闾里”(《诗集·子规行》)之类的功名言论。

4. 作品点评

此词表面虽绘有秀丽山水,述及求田问舍之事,但其内核仍属沉郁风格,且流露出一丝消极与妥协之感。在用典方面,该词独具特色。从内容角度来看,它彻底冲破了词作为“艳科”的传统束缚,将本应在诗中呈现的题材纳入词的范畴。这表明词人对东坡在词坛的革新理念衷心拥护,他不顾众人异议,追随东坡步伐,进一步拓展了北宋后期豪放词派在词坛的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伯仁《忘机》

下一篇: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