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十年事":细细算来十年宦海沉浮,
"十处过中秋":人在十处度过十个中秋。
"今年新梦":今年又做新的梦,
# 新梦:未曾料到之意。
"忽到黄鹤旧山头":忽然梦到了黄鹤楼那个旧地山头。
# 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又名黄鹄山,今称蛇山,在湖北武昌西。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因此为名。
"老子个中不浅":我对这其中的意趣兴致并不浅,
# 老子个中不浅:“老子”三句:诗人自谓。东晋庾亮镇武昌时,曾与僚属殷浩等人秋夜登南楼,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世说新语·容止》)。吟诗宴饮,谈笑甚欢。作者用以描绘自己此次登南楼游乐的情景。个中:此中。
"此会天教重见":这次的聚会是上天让我重新见到这一切,
"今古一南楼":古今的情怀都汇聚在这南楼之上。
"星汉淡无色":银河显得暗淡没有光彩,
# 星汉:银河。这里指天上的星星。
"玉镜独空浮":只有那明月独自在天空中漂浮着。
# 玉镜:指月亮。
"敛秦烟":收敛了秦地的烟雾,
# 秦:指古时秦国的所在地,秦北楚南,借指北地与南地。
"收楚雾":收起了楚地的雾气,
# 楚:指古时楚国的所在地,秦北楚南,借指北地与南地。
"熨江流":让那江流显得平静舒缓如被熨平一般。
# 熨江:此处形容江面平静。熨:烫平。江:指长江。
"关河离合":山河的分裂与聚合,
# 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指分裂。,关河:山河。关:指关塞。
"南北依旧照清愁":无论南北,明月依旧照着这让人忧愁的情景。
# 南北依旧照清愁:南北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
"想见姮娥冷眼":可以想象月中的嫦娥冷眼相看,
# 冷眼:对事物持冷静或冷淡的态度。,姮娥:即嫦娥。
"应笑归来霜鬓":应该会嘲笑我归来时已满头白发,
# 霜鬓:鬓发如霜,形容年老。
"空敝黑貂裘":裘皮衣服也已破旧不堪却一事无成。
# 空敝黑貂裘:用《战国策·秦策》的故事。苏秦游说秦王,十次上书均未被采纳,资用乏绝,所穿黑貂皮衣服也已破旧不堪,只好离秦返家。这里比喻作者理想未能实现。空:徒然。敝黑貂裘:形容奔走连年,潦倒郎当。敝:破烂。
"酾酒问蟾兔":我斟酒询问月中的蟾蜍和玉兔,
# 蟾兔: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白兔。此指月亮。,酾酒:斟酒。
"肯去伴沧洲":是否愿意陪我去那隐者居住的地方。
# 沧洲:水边之地,隐者所居。此指故乡。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中秋感怀词。上片描绘了词人在黄鹤山南楼赏月的情景,细数过去十年在十个地方度过中秋,感慨今年来到黄鹤旧地,此次聚会如同古人登南楼般富有雅兴,还描写了星汉暗淡、明月独浮的画面。下片进一步描写月色,由明月拓展到月色下的山河,“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展现开阔境界,“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体现对山河破碎的哀愁。同时,词人想到嫦娥可能会嘲笑自己归来时已霜鬓,裘衣破旧,一事无成,最后表达了自己酾酒问玉兔,渴望归隐田园的衷情。全词紧扣中秋赏月,借明月、山河等景象,表达了词人十载仕途奔波的悲愁、对时事的无奈,以及追求理想破灭后渴望退隐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对比:“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将十年间多处过中秋的经历进行今昔对比,感慨时光流逝与人生漂泊。“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将淡无色的星汉与独空浮的玉镜对比,突出明月的皎洁与孤高。借景抒情:“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通过秦烟、楚雾、江流等景象,以及明月照耀下的关河离合,抒发了对山河破碎、南北分离的清愁。用典:“空敝黑貂裘”运用了苏秦的典故,当年苏秦游说秦王不成,黑貂之裘敝,形容自己奔走仕途却一事无成,徒然耗费时光。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作者回忆过去十年间于十个不同地方度过中秋,“十年”“十处”与“忽”字结合,尽显漂泊之感,饱含凄凉之意。“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新梦”“忽到”传达出惊喜之情,“黄鹤旧山头”既点明地点,又因传说增添了仙意,“旧”字似暗示作者如仙人乘鹤而来。“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作者以东晋庾亮镇守武昌登南楼事自比,借典故表明此次中秋聚会的豪兴,同时也流露出因能重演古人盛事而生的自豪感。“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对月色进行描写,因“天无纤云”,月明星稀,突出明月的明亮与孤高,“独”字既写月在天际,又表月在作者心中,作者神思与月相融,体现出赏月时的怡情及超凡脱俗之感。下片“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视野更为开阔,描绘出江北江南长烟一空,皓月当空,江流如熨平白练的柔美之景,“熨”字生动形象,与苏轼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情绪陡然转变,由前面的赏月之喜转为对山河分裂的哀愁,“清愁”既属作者个人,也可看作是众多忧国之人的共同情感,“秦烟”“楚雾”及起笔的“细数十年事”为此处的情感转变埋下伏笔。“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作者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借嫦娥嘲笑,用苏秦事自嘲,抒发了自己华发早生却功业无成的感慨,也体现出倦于游官的心境。“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蟾兔”指月,“沧洲”为退隐之地,作者举酒问月,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向往,此时之前因时事、身世产生的忧虑不安消散,作者又能尽情赏月,心境归于清静。
4. 作品点评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一词既表达了对中秋月色与大好河山的赞美,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又对关河离合、南北分裂深感痛惜,含蕴恢复抱负,同时展现理想破灭后的复杂心境,反映了当时爱国人士的普遍悲剧。起笔“十处过中秋”奠定情感基调,随后从神话、历史故事中展开丰富想象。该词的意境是豪放、阔大的,风格飘逸潇洒,语言流畅自如,可以看出它受到苏轼那首中秋同调词的影响。
# 词风在豪放、婉约之外,独具特色。并不过分豪迈悲壮,也不流于绮靡,确是一种变徵之声。激奋中带有苍凉之感,很准确深刻地反映了作者追求理想的热望幻灭以后的凄黯逼仄的情怀。
不详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王锡九《唐宋词鉴赏辞典》
下一篇:宋·赵鼎《如梦令·建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