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yuè
sān
shǒu
sā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nán
yuè
pèi
zhū
niǎo
zhì
bǎi
wáng
chuā
lǐng
líng
hóng
鸿
dòng
bàn
yán
fāng
bāng
jiā
yòng
diǎn
zài
fēi
xīn
xiāng
xún
shǒu
liáo
yǒu
jīn
wáng
ài
shì
wǎng
xíng
mài
yuè
xiāo
xiāng
jué
chū
yàng
zhōu
qīng
guāng
páng
zhù
róng
fēng
zūn
fēng
fēng
áng
gài
cháo
zhēng
zhǎng
xiāng
wàng
gōng
wén
wèi
rén
qún
xiān
jiā
áo
xiáng
yǒu
shí
fēng
sàn
fēng
fēi
shuāng
qiān
xiàn
xiū
wèi
xiá
zhàng
chóng
gāng
guī
lái
mìng
jià
xiū
táng
sān
tàn
wèn
zhǔ
zàn
huáng
shēng
rěn
shuāi
shén
jiàng
xiáng

译文

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迅速吸取天地灵气,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似与华山争高。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这不得不咏赞我皇了。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

逐句剖析

"南岳配朱鸟":传说南岳有朱雀,

# 朱鸟:即朱雀。南方之鸟。

"秩礼自百王":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 自百王: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自,从……开始。百王:历代君王。,秩礼:指封禅祭祀。

"欻吸领地灵":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 欻吸领地灵:指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歘:快速;突然。地灵:山川灵秀之气。

"鸿洞半炎方":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

# 炎方:泛指南方炎热地区。,鸿洞:连续不断。鸿:一作澒。

"邦家用祀典":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

# 祀典:祭祀仪礼。,邦家:国家。

"在德非馨香":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

# 馨香:指祭祀品。这里指燃烧香蜡飘出的香气。,德:指仁政。

"巡守何寂寥":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

# 巡守:即巡狩,指帝王外出视察。

"有虞今则亡":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

# 有虞:即舜。相传舜巡狩南方,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山。

"洎吾隘世网":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

# 世网: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洎:等到。到,及。一作汨。

"行迈越潇湘":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

# 潇湘:潇水和湘水,指南方之地。,行迈:远行。

"渴日绝壁出":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

# 绝壁: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渴日:尽日,终日。盛暑的太阳使人发渴。

"漾舟清光旁":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 清光:指月光。清亮的光辉。,漾舟:泛舟。

"祝融五峰尊":祝融山极为高耸,

# 五峰:指芙蓉、紫盖、石廪、天柱、祝融等五峰。 五:一作三。,祝融:峰名。衡山最高峰。指祝融山。

"峰峰次低昂":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

# 峰峰次低昂:山峰高耸直触昴星。这里是夸张的写法。峰峰,这里是很高之意。昂,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紫盖独不朝":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

# 朝:朝拜。紫盖峰侧向东方而不朝向祝融峰。,紫盖:指紫盖山。

"争长嶪相望":似与华山争高。

# 长嶪:高峻貌。嶪:高耸。

"恭闻魏夫人":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

# 魏夫人:南岳夫人,姓魏名华存,字贤安,晋司徒魏舒女,刘文生妻,后得道升天。《神仙通鉴》等载其为晋人,南岳最早的一位女道士,年八十三,东华帝君降授《黄庭内景经》并成丹二剂,于是托剑化形而去,诣上清阙,任为南岳真人紫虚元君,比秩仙公。

"群仙夹翱翔":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

# 群仙:众仙。群:一作羣。

"有时五峰气":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

"散风如飞霜":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牵迫限修途":走长途的时间很紧,

# 修途:长途。,限:一作恨。,牵迫:很紧迫。

"未暇杖崇冈":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

# 杖崇冈:拄着拐杖登高山。杖,拄着(拐杖),这里用作动词。,未暇:没有时间顾及。

"归来觊命驾":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

# 命驾:命人驾车马。谓立即动身。,觊:希冀。

"沐浴休玉堂":到休玉堂去洗澡。

# 玉堂:指神庙。

"三叹问府主":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

# 府主:即岳神仙府洞府之主也。指州郡长官。

"曷以赞我皇":这不得不咏赞我皇了。

# 曷以:怎么能。

"牲璧忍衰俗":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

# 衰俗:衰败的世俗。,忍:一作感。,牲璧:即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

"神其思降祥":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

# 其:语气词。表祈使语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岳三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写诗人登山时所见南岳衡山景象,将写景、叙事、抒情有机融合,于礼赞南岳中融入国仇家恨之思,凸显高昂不屈的人格精神。开篇从南岳与朱鸟相配、历代祭祀写起,奠定庄重氛围;中间描绘衡山五峰尊荣与神异传说;后半抒发自己行旅感慨与对祭祀的议论,“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等句暗含对世事的哀叹。全诗雍容肃穆,情思婉约,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既展现衡山壮丽,又体现杜甫诗歌“诗史”特质,承载诗人深沉家国情怀与人生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杜甫笔下的三首《望岳》,分别聚焦泰山、华山与衡山,展现不同山岳的独特风貌。其中《望岳三首・其三》创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769)春,彼时暮年杜甫自长沙乘船前往衡州,当船驶入衡山县境,巍峨的南岳衡山映入眼帘,触动诗人情思,遂挥毫写下此诗,将衡山的壮美与个人感慨融入诗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望岳三首(其三)》是唐代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属于行旅题材作品。诗歌描绘诗人登山途中所见南岳衡山的雄伟山势与神异传说,诗人将写景、叙事、抒情巧妙融合,在礼赞南岳的同时,借对祭祀天地之礼的议论,抒发对世事凋敝的哀叹,融入国仇家恨之思,凸显出高昂不屈的人格精神,尽显其“诗史”特质与深沉的家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运用了有虞氏(舜)巡守南岳的典故,通过古代帝王巡守礼仪的荒废,委婉地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动荡不安,皇帝无暇顾及祭祀等礼仪之事,表达了诗人对时政的忧虑。虚实相生:“南岳配朱鸟”一句,既引入朱雀这一神话元素,是虚写;又与南岳如朱鸟展翅的实景相呼应,“南岳独如飞,朱鸟展翅垂云大”则是实写,虚实结合,展现南岳特色。“鸿洞半炎方”中,“弥漫无际”的夸张描述为虚,南岳七十二峰绵延八百余里的实际景象为实,以虚衬实,突出衡山气势。起兴:诗开篇“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以朱雀这一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引出南岳衡山,表面是起兴,实则暗示南岳的尊崇地位,为后文描写衡山做铺垫。同时,朱雀与南岳的匹配也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3. 分段赏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此句点明南岳衡山的地位与祭祀传统。“朱鸟”指南方七宿中的朱雀,象征火德与祥瑞,暗合南岳属性;“秩礼”指等级分明的祭祀礼仪,强调自上古百王以来对衡山的尊崇。诗人以历史视角开篇,凸显衡山在帝王礼制中的神圣性,为后文讽喻埋下伏笔。“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歘吸”形容气息吞吐,拟人化表现衡山汇聚天地灵气;“鸿洞”指广阔无垠,暗示衡山横跨南方湿热之地。此句以动态笔法渲染衡山作为自然与人文枢纽的恢弘气象,呼应首联的“秩礼”,体现自然与礼制的交融。“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转入议论,强调国家祭祀的意义。“在德非馨香”直指治国根本在于德政而非表面仪礼,暗含对当时统治者奢靡祭祀的批评。此句以“德”与“馨香”对比,体现杜甫“民本”思想,语言含蓄却锋芒暗藏。“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巡守”指帝王视察疆土,呼应《尚书·舜典》中舜巡五岳的典故;“寂寥”暗讽当世君王疏于祭祀、怠政无为。“有虞今则亡”借古喻今,表达对盛唐衰微的隐忧,历史纵深感与现实批判交织。“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转写个人经历,“隘世网”喻指仕途困顿与世俗牵绊;“行迈越潇湘”点明诗人因乱世漂泊至衡山的行程。此句以自述口吻衔接叙事与抒情,为后文写景铺垫,体现杜甫晚年漂泊的苍凉心境。“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描绘登山所见险峻山势与江景。“渴日”极言攀登之急切,“绝壁出”以夸张凸显山势陡峭;“漾舟”则勾勒江面波光粼粼的静谧画面。一动一静间,展现衡山雄奇与秀美的双重风貌。“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昴​​​​”:聚焦衡山主峰祝融峰,“尊”字强化其主峰地位;“次低昴”以星宿(昴星)为参照,夸张表现山势直插云霄。此句以天文喻地理,凸显衡山之高峻,呼应首联的“秩礼”,暗含对自然伟力的敬畏。“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紫盖”为衡山次峰,与祝融峰形成对比。“不朝”拟人化描写,赋予山峰桀骜性格;“争长”以拟人化冲突展现群峰竞秀之态。此句通过动态描写打破静态山景,增添诗歌张力。“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引入道教传说(魏夫人成仙),虚写衡山仙境。“群仙翱翔”与实景形成虚实对照,既烘托衡山神秘色彩,亦暗含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呼应其晚年隐逸思想。“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以奇特意象收束写景。“五峰气”指山间云雾,“飞霜”比喻寒风凛冽。此句以视听通感渲染衡山气候变幻,突显其雄浑苍劲之美,为尾联抒情蓄势。“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自叹行役匆匆,无暇登临绝顶。“牵迫”直述现实羁绊,“未暇”流露遗憾。此句由景及情,转折自然,体现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归程与祈愿结合。“命驾”喻急切返京,“沐浴玉堂”暗含涤荡尘俗、重获清誉之愿。此句以动作描写收束叙事,呼应首联“秩礼”,寄托对朝廷的忠诚。“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以“三叹”强化情感,向地方官(府主)发问:如何才能赞颂君主的圣德?此句以反问收尾,将自然景观与政治理想结合,凸显杜甫“致君尧舜”的抱负。“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结尾点题,呼应首联祭祀主题。“牲璧”代指祭品,“忍衰俗”暗讽世俗浮华;“神其思降祥”以祈使语气呼吁神灵护佑,将个人理想升华为家国祈愿,体现儒家济世情怀。

4. 作品点评

相较于杜甫此前豪迈壮阔的望岳之作,《望岳三首(其三)》呈现出雍容肃穆、情思婉约的独特风貌。诗歌以祭祀典礼起笔,又以祈愿神明降祥收尾,虽形式紧扣祀典,实则意在言外。诗人借衡山之景与祭礼之议,深刻映照出时世凋敝、国势衰颓的现实,字里行间饱含对效仿尧舜仁政的深切向往。当理想与现实激烈碰撞,杜甫唯有寄望岳神“神其思降祥”,这份无奈与忧思,不仅是个人情怀的倾诉,更成为时代沧桑的缩影,生动诠释了其“诗史”作品的深厚价值与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末以祀岳之意作结,封内山川,府主当祭,问何以仰赞皇猷。其牲壁之荐,忍如衰俗之循行故事,而谓神其降康乎,是当精诚以格之矣。

明末清初仇兆鳌《杜诗详注》

# 华岱二诗,笔意峭拔,各极其变。此诗另辟一格,出以典重。以明德唯馨之意勖励守土,尤有立言之旨,非徒得郊擅登歌气象。

清梁诗正《唐宋诗醇》

# 霞光飘渺,气象肃穆。《汉人》《练时日》《帝临》诸章是此诗原本。

清沈德潜《唐宋诗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下一篇:唐·王维《山居即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