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掩柴扉":沉寂地把篱门紧紧掩上,
# 柴扉: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寂寞:寂静无声,沉寂。
"苍茫对落晖":在苍茫暮色中望着斜晖。
# 落晖:夕阳,夕照。晖,阳光。
"鹤巢松树遍":鹤栖宿遍布周围的松树,
# 鹤巢:巢为动词,作栖宿解,不是名词“窝”的意思。
"人访荜门稀":柴门来访的人冷落疏稀。
# 荜门:荆竹编成的门,又称柴门。常指房屋简陋破旧。
"绿竹含新粉":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
# 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
"红莲落故衣":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
# 故衣:指莲花败叶。
"渡头烟火起":渡口处的渔火星星点点,
# 烟火:指炊烟。一作“灯火”。,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处处采菱归":是处处采菱人荡舟来归。
# 采菱:采集菱角。《采菱行》是乐府清商曲名,后亦被用来泛指船歌小调等民间歌曲。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描绘山居生活的诗。描绘了诗人山居时的日常情景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且略带孤寂的氛围。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与享受,在闲适恬淡中,也流露出一丝寂寞之感,体现出诗人对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生活的独特感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诗通过对山居周围景色的描写,如“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借柴扉、落晖表达寂寞之情;“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借绿竹、红莲的变化展现自然之美,寄托闲适心境。动静结合:“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为静景描写,展现竹与莲的姿态;“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为动景,描绘人们归来的画面,动静相衬,使山居生活更具画面感。对比:“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将鹤巢之多与人访之少进行对比,突出山居环境的清幽宁静。
3. 分段赏析
首联“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生动刻画了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境。对于首句“掩柴扉”,有人认为是虚写,实则即便将其看作实写,亦无不可。人在门外同样能够掩上柴扉,大抵是因室内太过寂寞,所以才出门掩扉,继而环顾山居四周的景色以排解烦闷,这恰好契合诗题“即事”,也就是对眼前所见景物的吟咏。倘若一直闭门不出,又何来“即事”可言呢?山居所望,皆是清幽寂静、澄澈淡雅之景,置身其中,让人感到悠然闲适,自然而然地忘却了寂寞之感。颔联“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夕阳余晖洒满山峦,鸟鹊纷纷归巢,行人也回到家中,柴扉紧紧关闭。诗人精准地选取最具表现力的字眼,来展现景物给他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与感受,着重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以及任由其消歇变化的特征,营造出蕴含深厚禅意的整体暗示。在那光影色彩瞬息万变的恍惚之间,归人的身影若有若无,似远似近。从文艺美学的视角来看,这充满生机活力、情趣盎然且弥漫着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实则蕴含着极具动感与生命力的美。此联中的“遍”和“稀”二字堪称精妙。“遍”字将松树繁茂、鹤鸟众多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稀”字则生动描绘出前来拜访的人寥寥无几的状况,二者相互对照,生动地勾勒出山居环境的清幽宁静。颈联“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以“绿竹”对应“红莲”,“新粉”对应“故衣”,在光影的流转之中,充分流露出王维对隐逸生活的钟情。王维天生擅长绘画,深谙画理,并且常常将绘画技艺融入诗歌创作,以此来丰富和提升诗歌的表现力,此句便是有力的例证。尾联“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最后一个“归”字意味深长,隐隐暗合诗人的归隐之意,其中似乎还能寻到陶渊明的影子。诗的最后四句描绘出夕阳西沉,袅袅炊烟缓缓升起,嫩绿的竹子与娇艳的红莲清新动人,人们满载着采摘的菱角归来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境。
4. 作品点评
在王维的田园诗作里,尽管周围的大自然热闹非凡、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但诗人的内心却时常感到孤寂。就如这首诗,尽管描绘出惬意的生活场景,可字里行间仍难以掩饰诗人的落寞之感。大自然中的万物皆充满生机,嫩绿的竹子、娇艳的红莲,一片繁荣热闹,唯独诗人的内心是寂寞且孤独的。这样的心境,促使王维更加用心地去探寻、去欣赏田园生活中的美好。
# 决非俗物可到。
明顾璘《批点唐音》
# 三四幽境自成,闲然清远。
明陆时雍《唐诗镜》
# 钟云:松老从“遍”字看得出(“鹤巢”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周弼为四实体。何新之为平淡体。吴山民口:趣事逸情,妙妙。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八句景语自然含情,亦自齐梁来,居然风雅典则。俗汉轻诋六代铅华,谈何容易?“落”字重用。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
清顾安《唐律消夏录》
上一篇:唐·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下一篇:唐·元稹《松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