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ǔ
qiáo
wǎn
tiào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xiǎo
wén
yuè
héng
lín
dài
guī
xián
yún
chéng
bàng
shān
fēi

译文

小溪之滨,能听到鱼儿跳水的声音,纵横交错的树林,静候着白鹤飞回。几片闲散的浮云哟,总难汇成小雨,只好贴着那碧绿的山腰,缓缓飘飞。

逐句剖析

"小浦闻鱼跃":小溪之滨,能听到鱼儿跳水的声音,

# 浦:诗中指河边、岸边。

"横林待鹤归":纵横交错的树林,静候着白鹤飞回。

# 横林:茂密横生的树林。

"闲云不成雨":几片闲散的浮云哟,总难汇成小雨,

# 闲云:浮云,无雨的云,飘浮在空中,其状悠闲,故称闲云。

"故傍碧山飞":只好贴着那碧绿的山腰,缓缓飘飞。

# 碧山:山岚苍翠貌。,傍:依着、靠着。,故: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柳桥晚眺》乃南宋诗人陆游于晚年闲居山阴时所作之写景小诗。该诗生动地描绘出黄昏时刻诗人远眺所见之景,尽显其恬淡闲适之情,亦流露出壮志未酬的一抹浅愁。诗中巧妙地调动听觉与视觉,色彩运用精妙,动静结合,视角与视线灵活变换,使得柳桥周边之景致呈现出一派恬静优美之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之秋,时诗人居于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年事已高,七十七岁。柳桥位处绍兴府东南二里之地,为世人送别之所。诗人常漫步于此,屡有诗作,此诗便是诗人于秋夜在柳桥伫立观景时有感而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柳桥晚眺》是一首写景的五言绝句。该诗乃诗人晚年于山阴家居时所作。开篇描绘自身赋闲之无聊况味。次联以闲云自比,“故傍碧山飞”,实乃不得已之举,委婉地传达出怀才不遇的愁绪。全诗围绕黄昏景象展开,小浦、横林、闲云,三者渐次延展,皆为远眺所见,别有深意。空有才华不得施展,犹如闲云野鹤,徒叹奈何。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对柳桥周围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进行细致描绘,如“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生机。小溪之滨能听到鱼儿跳水的声音,纵横交错的树林里,静候着白鹤飞回,这些景象营造出一种恬静、闲适的氛围。比喻:诗人将“闲云”自喻,闲云自在飘荡却不能凝聚成雨,只好傍着碧绿的山峦飞行,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华和抱负,但却无法施展,只能像闲云一样闲置的状态,委婉地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哀思。拟人:“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中,“闲云”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不成雨”且“故傍”,将云朵拟人化,仿佛云朵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生命,因无法下雨而特意依傍着碧山飞翔,使诗歌更加富有情感色彩和生命力。

3. 分段赏析

全诗虽仅二十字,却勾勒出诸多特色景物,且层次分明,令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宛如一幅清新秀丽的水乡黄昏画卷。诗人仿若画家构思布局,更添诗意韵致,依近景、中景、远景之序,将小浦、鱼跃(近景)、横林、白鹤(中景)、闲云、碧山(远景)纳入画面,人亦入画,情思意趣皆融于布局之中。短短四句,描绘出一幅恬静优美的景色。诗使用了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秋天的郊原傍晚,是幽静的。丛林、碧山是无声息的,而鱼则是动的。这种动态,越加衬托出整个秋晚的宁静。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是黄昏的景象。小浦,横林,闲云,三个景象依次渐行渐远,都是眺的结果。语有寄托,不得滋润苍生,只好如闲云野鹤。诗中呈现的世界,既是自然之景,又经诗人遴选、凝练、聚合与美化。它融入了诗人的情感思想,展现出其晚年精神风貌的一面。虽历经多年挫折打击,诗人却未曾悲观沉沦,始终秉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他在乡民之中寻得共鸣,于大自然间找到精神的寄寓与安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有手挥目送之趣。

清爱新觉罗·弘历等《唐宋诗醇》

# 语有寄托。

清学者王文濡《宋诗评注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阮阅《郴江百咏并序·乾明寺》

下一篇:宋·高斯得《要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