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黔中一漏天":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
# 漏天:指阴雨连绵。,黔中:即黔州(今重庆彭水)。
"屋居终日似乘船":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
"及至重阳天也霁":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
# 霁:雨雪之止也。,及至: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
"催醉":畅饮狂欢,
"鬼门关外蜀江前":在蜀江之畔。
# 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莫笑老翁犹气岸":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
# 气岸:气度傲岸。,老翁:老年男子,含尊重意。
"君看":请看,
"几人黄菊上华颠":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
# 华颠:白头。
"戏马台南追两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
# 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
"驰射":骑马射箭,纵横驰骋,
"风流犹拍古人肩":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围绕重阳节展开,诗人借重阳节之景抒发内心情感,呈现出老当益壮、困境中乐观奋进的精神状态,彰显面对逆境时从容淡定、宠辱皆忘的豁达胸怀。在结构布局上,先抑后扬,三次转折层层递进地扬起情感。展现出作者即便处于颠沛流离的艰难处境,词中也处处洋溢豪迈之气,满是激昂慷慨、震撼人心的肺腑之言。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描绘出黔中阴雨连绵、天地昏暗的恶劣环境,与“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中重阳节难得的晴朗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天气变化带来的心情转变,也暗示了词人在困境中对美好事物的期待。用典:“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词人以陶渊明等古人重阳节插菊的典故,展现自己虽处困境仍保持着老当益壮的气岸,借古抒怀,表达出自己不屈从于命运的精神。“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借刘裕在戏马台大会宾客,谢瞻、谢灵运赋诗的典故,既展现了词人对古人风流的追慕,又暗示自己虽被贬仍有不输古人的豪情,丰富了词作的文化内涵,深化了主题。借景抒情:全词以景语开篇,以景语作结。如“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管身外,且斗尊前”等句,通过描写蜀江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开阔的意境,在景中融入了词人超脱旷达的情怀,借眼前之景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使情与景相互交融,浑然一体。欲扬先抑:上片先写黔中地区阴雨连绵的恶劣天气和词人内心的苦闷压抑,是为“抑”;下片转而写重阳天晴后的宴饮欢乐,以及词人展现出的豪迈气岸,是为“扬”。这种手法使词作波澜起伏,更能突出词人乐观旷达的精神和情感的变化。比喻:“似乘船”这一比喻,不仅形象传达出人物未曾迈出家门、囿于室内的状态,同时也巧妙影射出周遭环境暗藏的危机四伏与艰难险恶。
3. 分段赏析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时所作。此词借重阳之际的经历,展现出黄庭坚在艰难困厄的处境中,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广阔胸襟,洋溢着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进取精神。上片起始两句,勾勒出黔州秋日的气候状况,含蓄点出贬谪之地的恶劣环境,起调低沉,奠定压抑基调。黔中入秋,阴雨如注,天空仿若一只破漏的巨桶,雨水倾泄不停,人们困于室内,仿佛置身于风雨飘摇的行舟,难以外出活动。词人巧用“一漏天”“似乘船”两个精妙比喻,生动地传递出秋雨带来的窘迫与压抑,“似乘船”既描绘了足不出户的无奈,又暗喻环境的艰险。“万里”一词,更勾起他远离故土、怀乡念国的愁绪。随后三句笔锋一转,写重阳当日天空放晴,众人登高畅饮,情绪上扬。“及至”“也”两个虚词相互呼应,将那种意外天晴的惊喜表现得淋漓尽致。久雨初晴恰逢佳节,双重喜悦叠加,“催醉”二字顺势而出。“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前文“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以“鬼门关”的险峻,反衬词人忘怀得失、傲然不屈的心境。下片承接上片,围绕重阳赏菊展开。古代重阳节有簪菊的传统,可白发老翁头戴菊花,看似与常规不符,正如“几人黄菊上华颠”所写。但词人借此特立独行之举,展现出不服老的劲头。“君看”“莫笑”等语,尽显自信与豪迈,较之上片的开怀畅饮,情感再度升华,这是二扬。最后的三句堪称全词高潮。词人直言重阳节不仅要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作赋,其豪迈气概直追古代风流名士,将乐观豪迈的情绪推至顶峰,此为三扬。这里巧妙借用晋代诗人谢瞻、谢灵运于戏马台赋诗的典故,末句“拍肩”源自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意为追随古人。从“莫笑老翁犹气岸”至“风流犹拍古人肩”,前后呼应,连贯流畅,将词人的豪迈气质展现得酣畅淋漓。全词采用一抑三扬的独特结构,笔力雄健,用词新颖生动,典故运用自然恰当。即便身处颠沛流离之境,却能发出这般激昂豪迈之语,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词人虽被贬黔州,面对恶劣环境,仍坚守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的信念,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乐观精神与豁达胸怀。
4. 作品点评
全词以“一抑三扬”的精妙结构,尽显豪迈笔力。其遣词造句别具匠心、新颖灵动,典故运用浑然天成、不着痕迹。词人于漂泊困顿之际,迸发出振聋发聩的慷慨之语。即便被贬黔州,深陷困境,仍以穷且益坚的意志、老当益壮的豪情,冲破命运枷锁,字里行间洋溢着豁达乐观的精神与海纳百川的胸襟。
# 此词为作者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写出他在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奋发的精神。
现代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啸天《语文教学与研究》
# 虽也隐有被无端贬谪的不平,作者却为读者刻画了一个风流拍肩,气岸凌举的老翁形象。
现代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彭玉平《唐宋词举要》
# 该词语意疏宕,意境开阔,显示了山谷虽身处逆境,却不甘消沉的精神风貌。
现代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喻朝刚《宋词观止》
上一篇:宋·柳永《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
下一篇:宋·陈与义《送人归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