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rén
guī
jīng
shī

朝代:宋作者:陈与义浏览量:2
mén
wài
guī
wèi
xiū
shān
cūn
luò
mèng
yōu
yōu
yuán
biàn
便
shì
bīng
yóu
yǒu
guī
shí
duàn
chóu

译文

门外杜鹃鸟啼叫个不停,山村在落日时分已经进入悠悠梦乡了。故乡就算是没有战乱,归来时仍会有一段忧愁。

逐句剖析

"门外子规啼未休":门外杜鹃鸟啼叫个不停,

# 啼:啼叫。,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山村日落梦悠悠":山村在落日时分已经进入悠悠梦乡了。

# 日落:日落:一作落日。

"故园便是无兵马":故乡就算是没有战乱,

# 兵马:士兵和军马,借指战争,战事。,故园:旧家园;故乡。

"犹有归时一段愁":归来时仍会有一段忧愁。

# 归: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人归京师》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描写门外子规啼叫、山村日落之景,借景抒情,寄托了诗人的伤离感乱之情。前两句营造出凄凉悠远氛围,后两句直抒胸臆,即便故园无战乱,归时仍有愁绪,暗示其被痛苦困扰,蕴含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此诗语言平易却情韵深长,以小见大,将个人思乡情与时代乱离感融合,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全诗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将乱世中漂泊者的复杂心绪与对家园的深层忧思融为一体,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沉郁苍茫,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同时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两宋之交诗人,“诗俊”

陈与义(1090~1138?),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上舍及第,南宋初官至参知政事。陈与义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被元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也被称之为“诗俊”,是当时“洛阳八俊”之一。其擅长填词,前期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亦甚深,诗作风格清新明快,但题材较窄,以题画咏物写景为主。南渡后,陈与义身经乱离,感时抚事,诗风沉郁悲壮,忧国伤时,不少作品寄托了深厚的家国之感。代表作品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夏日集葆真池上》《春日二首》等。著有《简斋集》《无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送人归京师》是陈与义所作。当时处于南北宋之交或南宋建立之前,社会动荡不安。作者经历了时代的离乱,目睹时局混乱,心中满是伤离感乱之情,又因对现实强烈不满,故而借送别友人之际,将内心的寄托、感慨、讽喻之意融入诗中,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子规啼鸣、落日山村为背景,勾勒出友人归京之际的怅惘心绪。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故乡之思,蕴含伤离感乱之情,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先是描写了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让人真切的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故乡之思,然后又通过日落时分山村中那幽梦不断的场景的描写,暗示诗人被深重的痛苦所困扰。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子规(杜鹃)作为传统诗歌中"不如归去"的象征意象,"啼未休"三字既暗示日暮时分的自然特征,又强化了送客远行的哀婉情调。暗示诗人被深重的痛苦所困扰。既然只是因为思念故土,而惆怅失意,当然要解除这一烦恼的最好方式是能回一次故乡。但摆在诗人面前的现实是: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已是亡国奴的诗人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后两句“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两句展现矛盾的情感结构。前句以"便是"带出假设性让步,在北宋末年的战乱背景下,"无兵马"实为理想化的虚拟场景。后句通过"犹有"形成语义转折,揭示出更深层的时代困境。诗人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话,突出了诗人对战争留下的悲痛及现实的不满,表达了一种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4. 作品点评

突出了诗人对战争留下的悲痛及现实的不满,深刻揭示了战乱时代文人普遍的精神困境与家国情怀。表达了一种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下一篇:宋·陈洎《黄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