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江上荻花秋":江上的荻花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
# 荻花:芦苇花。,萧萧:形容风声。
"做弄许多愁":就好像是故意捉弄给人平添许多愁思。
# 做弄:犹捉弄。
"半竿落日":那西沉的太阳,恹恹地在落下去,只剩半根竹竿那么高了,
# 半竿落日:太阳下落,距西山半竿之高。
"两行新雁":从天际飞来的两行新雁,也愈飞愈远,
"一叶扁舟":江上这一叶扁舟就要载着离人远去。
"惜分长怕君先去":别离时我常常担心你离我先去,
"直待醉时休":只有一醉才能暂时解除心中的烦忧。
# 直待:一直等到。
"今宵眼底":今天晚上,我还能亲眼看着你,
"明朝心上":到了明天,你的模样就只能留存我的心里,
"后日眉头":到了后天啊,我只能紧蹙双眉无尽的思念你。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词,也是一首送别词。上片描绘江边饯行的萧瑟秋景,荻花、落日、新雁、扁舟等意象交织,渲染出浓重的离愁氛围;下片刻画别前、别时、别后的心理活动,从“怕君先去”的担忧,到“直待醉时休”的无奈,再到“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的层层递进式相思,细腻展现离人内心的痛苦与不舍。全词以白描手法勾勒场景与情感,仅四十八字,便将离别的哀愁倾诉得淋漓尽致。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以秋风中摇曳的荻花、半竿落日、两行新雁等秋日景象,烘托离别的愁绪,将情感融入萧瑟之景。白描:全词未用夸张、典故,仅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景物与心理,如“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勾勒出空旷孤寂的画面,直观传递离愁。虚实结合:“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今宵”为眼前实景,“明朝”“后日”为想象虚景,通过时间推移,生动展现离别后思念之情的渐深过程。烘托:对比烘托,“两行新雁,一叶扁舟”,以“两行新雁”始终相伴南飞的“聚”,反衬离人乘“一叶扁舟”孤身远别的“散”。用自然物象的相依不离,对比人间离别的无奈,以雁的“不离”烘托人的“必别”,突显离情的悲戚。
3. 分段赏析
上片:“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首句以江边深秋景物切入,“萧萧”叠字摹写秋风掠过荻花的声响,既营造出萧瑟凄清的氛围,又暗含离人内心的纷乱。“荻花秋”点明时节,白色的荻花在风中摇曳,本是自然景象,却被词人赋予拟人化的动作——“做弄许多愁”,仿佛荻花有意翻弄愁绪,将无情感的景物转化为传递离愁的载体。这种以景写情的手法,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离人因景生愁、愁绪叠加的心理状态,为全词奠定了悲切的基调。“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三句纯用名词组接(列锦手法),勾勒出三组画面:西沉的落日仅剩“半竿”,暗示时光流逝、离别时刻逼近;“两行新雁”向南飞去,雁群成对反衬离人即将孤身远别;“一叶扁舟”停泊江边,既是离别载体,又以“一叶”的渺小突显天地空旷,暗示别后天涯相隔的孤寂。三组意象层层递进,落日的余晖为画面染上苍凉底色,新雁的“不离”与人的“将别”形成对比(反衬),扁舟的静止中暗藏行期将至的张力,共同烘托出离别的迫近与无奈。下片:“惜分飞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过片直抒胸臆,“惜分飞”三字道尽对离别的恐惧,“怕君先去”将不舍之情推向顶点。词人坦言唯有借酒沉醉,才能暂时逃避离愁,“直待”二字透露出明知离别无法逆转,只能用麻醉自我换取片刻解脱的无奈。这两句打破上片的景物描写,转为心理刻画,“醉时休”既呼应上片“荻花做愁”的外在渲染,又深入展现离人内心的挣扎,使情感表达更显真挚浓烈。“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以时间递进铺陈别后情状:“今宵”尚能见对方身影,“明朝”便只能在心中怀想,“后日”则因思念难抑而愁眉深锁。三个短句形成排比(铺陈),从视觉到心理再到神态,层层推进地展现思念的深化过程。“眼底”“心上”“眉头”的空间转换,化无形的愁绪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仿佛让人看见离人逐日憔悴的模样。此句语言简练却意蕴悠长,通过白描手法将相思之苦刻画得入木三分,与上片的景物烘托形成内外呼应,共同构筑了全词“愁绪层层递进”的情感脉络。
4. 作品点评
《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虽作者佚名,却凭借其精湛的艺术造诣成为宋词中的婉约佳作。全词以白描手法勾勒秋景与离情,意象简洁而意境深远,如“荻花”“落日”“扁舟”等皆为离愁注入具象载体。下片“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尤为精妙,以直白而富有韵律的语言,将相思之情的演变刻画得细腻入微,极具感染力。安徽大学教授惠淇源盛赞其“以极简之笔诉尽离愁”。
# 这首词没有采用夸张的手法,基本上用白描,只四十八个字,便将别离的愁绪倾诉得相当充分,很有感染力。透过悲切凄清的愁绪,可以感受到送别人与远行者之间深挚的感情。
现代安徽大学教授惠淇源《婉约词全解》
上一篇:宋·黄庭坚《禅句二首(其二)》
下一篇:宋·释绍昙《双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