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ǎng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yǎng
ān
xīn
nián
wèi
cháng
niàn
zhù
chóu
biān
cái
shū
sǎo
cháo
zhōng
mìng
fān
chéng
shì
wài
yuán
nài
lǎo
shàng
néng
xiāo
jié
shí
fàng
kuáng
liáo
zuì
jiāng
tiān
bǎo
zhī
luó
fǎng
访
chū
píng
zhì
chuān

译文

我注重修养身心而不为岁月的流逝而忧虑,从未有过一丝愁绪占据我的心头。才学浅陋,多次在朝廷中留下的足迹不显,命运不济,却反而成就了与世外的缘分。我能够忍受岁月的磨砺,如同消磨掉劫难的顽石,放浪形骸,姑且沉醉于江河天际之间。我熟知句曲山和罗浮山的道路,不是去拜访初平道士,就是去探访稚川仙翁。

逐句剖析

"养气安心不计年":我注重修养身心而不为岁月的流逝而忧虑,

"未尝一念住愁边":从未有过一丝愁绪占据我的心头。

"才疏屡扫朝中迹":才学浅陋,多次在朝廷中留下的足迹不显,

"命薄翻成世外缘":命运不济,却反而成就了与世外的缘分。

"耐老尚能消劫石":我能够忍受岁月的磨砺,如同消磨掉劫难的顽石,

"放狂聊复醉江天":放浪形骸,姑且沉醉于江河天际之间。

"饱知句曲罗浮路":我熟知句曲山和罗浮山的道路,

"不访初平即稚川":不是去拜访初平道士,就是去探访稚川仙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养气》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开篇即表明自己的心境:注重修养身心,不为岁月流逝而忧虑。诗人通过描绘“朝中迹”、“世外缘”、“劫石”、“江天”等景象,间接抒发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心境、生活态度以及对道教的向往和隐逸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悠长,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养气安心不计年,未尝一念住愁边。”诗人开篇即表明自己的心境:注重修养身心,不为岁月流逝而忧虑,从未让一丝愁绪占据心头。这里,“养气安心”是道家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通过调息养气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不计年”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超脱态度,不为年岁的增长而烦恼。颔联“才疏屡扫朝中迹,命薄翻成世外缘。”诗人自谦才学浅陋,多次在朝廷中留下的足迹也不显著。然而,他却将命运的不济视为与世俗之外结缘的契机。这里,“才疏”与“命薄”都是诗人自谦之词,实际上可能暗含了对朝廷政治斗争的厌倦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而“世外缘”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颈联“耐老尚能消劫石,放狂聊复醉江天。”诗人进一步展现了自己的生活态度:能够忍受岁月的磨砺,就像能够消磨掉劫难的顽石一样坚韧不拔。同时,他也放浪形骸,姑且沉醉于江河天际之间,享受自然的馈赠和生活的乐趣。这里,“消劫石”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磨砺的坦然接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放狂聊复醉江天”则展现了诗人旷达豪放、超然物外的情怀。尾联“饱知句曲罗浮路,不访初平即稚川。”诗人以道教名山句曲山和罗浮山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道教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初平道士和稚川仙翁(即葛洪)都是道教中的人物,诗人以他们为榜样,表明自己愿意追随他们的足迹,寻求精神上的超脱和自由。这里,“饱知”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熟悉和了解;“不访初平即稚川”则以一种轻松幽默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饮酒诗四首(其二)》

下一篇:宋·陈与义《得张正字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