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春云覆苑墙":春天的云彩倦卧在芙蓉苑的墙上,
"江亭晚色静年芳":苍茫暮色下江亭矗立,春景寂静。
# 年芳:美好的春色。年:一作“天”。,静:寂静。
"林花著雨燕脂落":林中的花朵附着雨珠颜色更浓,
# 落:一作“湿”。,著:附着,附加。
"水荇牵风翠带长":水荇挥舞着翠带,牵引着阵阵微风。
# 水荇:多年生水草。
"龙武新军深驻辇":龙武禁军簇拥龙辇盛大出行的景象不再,如今已是龙辇深藏,
# 辇:帝王专用的车乘。,深:一作“经”。,龙武新军:指唐肃宗新建神武天骑。新军:禁军。
"芙蓉别殿谩焚香":芙蓉别殿白白地焚香以待。
# 谩焚香:空焚香以待。,芙蓉别殿:芙蓉园中的宫殿。
"何时诏此金钱会":什么时候皇帝才能下诏重现金钱会的盛况,
# 金钱会:唐代宫中撒钱之游戏。,诏:一作“重”。
"暂醉佳人锦瑟旁":即便短暂,也让我重拾沉醉于锦瑟丽音的好时光。
# 暂:一作“烂”。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描绘了春日曲江的雨景,如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谧、林花着雨似胭脂湿、水荇牵风如翠带长,又通过龙武新军驻辇、芙蓉别殿焚香暗示昔盛今衰。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盛世的怀念,以及面对当前国家局势和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深沉感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描绘城上春云、江亭晚色,营造出静谧氛围,借景抒发内心的深沉情感。对比:颈联中昔日龙武新军驻辇、芙蓉别殿焚香的热闹繁华,与当下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今昔变化,强化感怀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诗人以雄浑笔触拉开全景。春云仿若巨大幕布,沉沉低垂,严严实实地笼罩着宫城,缓缓覆压在苑墙之上,给人一种无形的压抑感。斜晖残照,江亭在余晖中默默伫立,四周暮霭弥漫,芳草肆意生长,蔓延至远方。眼前虽为盎然春景,却不见行人踪迹,尽显荒凉寂寥。“覆”字,将春云压迫之势刻画得淋漓尽致,而“静”字,则如同一把重锤,敲出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沧桑强音。俞陛云指出此二句暗隐“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的慨叹,可谓精准独到。曲江,这曾见证开元盛世繁华奢靡之地,经安史之乱重创后,沉寂近八十载。即便唐文宗时稍有修整,往昔辉煌却再难重现。此联将深沉情感隐匿于景色描绘中,言有尽而意无穷,“静年芳”三字,尤为沉痛,年年芳草如期生长,可昔日盛世却一去不返,令人徒生悲叹。颔联笔触细腻,由全景转入局部特写,聚焦曲江胜景,着重刻画动态之美,进一步渲染诗人内心幽思。各色花卉在枝头绽放,缤纷落英纷纷扬扬,本就夺目迷人,再经如酥春雨轻轻润泽,愈发显得娇艳欲滴,惹人怜爱。关于“林花著雨胭脂湿”中的“湿”字,还有一段趣闻。此诗题于院壁时,“湿”字被蜗涎侵蚀。苏长公、黄山谷、秦少游与僧佛印见缺字,分别补为“润”“老”“嫩”“落”。后查阅诗集,原字为“湿”,其浑然天成。也有版本作“落”,认为用“落”字更具余韵。春雨淅淅沥沥,万点落花在风中飘零,落入曲江,随波逐流。诗人枯坐江亭,目睹此景,惆怅凄苦之情涌上心头,恰似落红离枝,盛唐气象渐行渐远,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这正是移情于景的精妙之笔。“水荇牵风翠带长”,此句脱胎于杜审言的“绾雾清条弱,牵风紫蔓长”,色彩明艳,姿态灵动。本是微风轻拂水荇,诗人却别出心裁,反说“水荇牵风”,赋予水荇人格化动作,仿佛水荇也难耐无人赏玩的孤寂,试图牵引清风,倾诉岁月沧桑。以“雨”与“风”衬托“林花”和“水荇”,丰富了画面内容,也使意境更为深邃。颈联笔锋一转,回溯往昔。当年,玄宗皇帝率领龙武禁军,从夹城前往芙蓉园,一时间笳鼓齐鸣,车辇声如雷鸣,旌旗遮天蔽日,场面何等壮观。然而此刻,驰道依旧留存,却只剩废弃辇车,殿门深锁,无人焚香祭祀,四周弥漫着森严冷清的气息。杜少陵曾写“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往昔与当下对比,兴衰无常之感扑面而来,曲江如今的凄清寂寥,让人只能徒作凭吊。尾联诗人思绪再度跳转,生出一番狂想。“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诗人勾勒出一幅君臣同欢、歌舞升平的宴饮画面。遥想开元元年九月,承天门大宴王公百僚,皇帝命人于楼下撒金钱,中书以上五品官及诸司三品以上官竞相拾取,教坊歌妓身着翠袖,手抚朱弦,乐曲悠扬,觥筹交错间,尽享欢乐。“何时”二字,道破这不过是诗人的一场美梦罢了。杜甫曾受玄宗赏识,安史之乱后,肃宗即位。因分镇之事,肃宗与玄宗之间暗生嫌隙,玄宗被移居西内,旧侍被翦除殆尽,晚景凄凉。杜甫未得肃宗恩宠,自然愈发怀念往昔备受重用的美好时光。此联抒情沉痛至极,明知大唐盛世如东逝流水,难以复返,却仍渴望重沐皇恩,施展抱负,这份无奈与伤感,着实令人动容。所谓“暂醉”,不过是短暂的精神慰藉,转瞬即逝。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以浓墨重彩勾勒出景致,营造出静谧肃穆、清冷幽邃的意境氛围。抒情方式含蓄委婉,其间的感慨深沉且波折不断。于回忆往昔与展望未来的笔触间,诗人忠君忧国的拳拳之心若隐若现,与此同时,其颓然放任自我的思绪也悄然流露。
# 《尘史》曰:杜审言,子美之祖也。则天时,以诗擅名,与宋之问唱和。其诗有“绾雾青条弱,牵风紫蔓长”……若子美“林花着雨胭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虽不袭其意,而语句、体格、脉络,盖可谓入宗而取法矣。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唐陈彝曰:三、四,杜诗中娇艳者。结说“暂醉”,见此老宿情之薄。周珽曰:深情婉韵,娓娓缱绻,令人可思。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托意自静,故肓人多所附会。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一“静”字,见出风景寂寥。然景则寂寥,诗语偏极浓艳。
明末清初黄生《杜诗说》
# 王彦辅曰:此诗题于院壁,“湿”字为蜗蜓所蚀,苏长公、黄山谷、秦少游偕僧佛卬,因见缺字,各拈一字补之。苏云“润”,黄云“老”,秦云“嫩”,佛印云“落”,觅集验之,乃“湿”字也。出于自然。
明末清初仇兆鳌《杜诗详注》
# 离乱初复,追思极盛,悄然悲慨,无限深情。后四句一气滚出,仍望有承平之乐,语偏浓至,气自空苍,此中晚所望而不及者也。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是诗不与诸篇一例,神远思深,忆上皇也。对“雨”则景益寂寥,故回首繁华,不堪俯仰,只一“静”字笼通首。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 全祖望云:肃宗惑于悍妇,承欢缺如,诗有感于此,而含毫渺然,真温柔敦厚之遗。以丽句写其哀思,尤玉溪所心摹手追者。金钗歌舞,旧地宛然(“林花著雨”四句下)。结语无限低徊。
清杨伦《杜诗镜铨》
# “江亭”句;雨景如画。“龙武”句写南内凄凉,深情无限。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