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紫千红过了春":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已经过去了。
"杜鹃声苦不堪闻":杜鹃鸟的啼声哀怨凄苦,实在不忍卒听。
"却解啼教春小住":希望春天能再短暂的停留几天。
# 小住:短暂的停留。,解:理解。
"风雨":风雨交加中。
"空山招得海棠魂":空寂的山林里,仿佛唤醒了海棠花的灵魂。
"一似蜀宫当日女":正好像当年蜀国宫殿里的那些女子。
# 蜀宫:指杜宇当时所居住的王官。,一:一作“恰”。
"无数":数量众多。
"猩猩血染赭罗巾":用猩猩的血染成了赤褐色的丝绸头巾。
# 赭:红色。,猩猩:一种猴类动物,其血特别红。
"毕竟花开谁作主":但是花开花落,到底谁作主呢?
"记取":记住吧。
"大都花属惜花人":大多数的花儿都属于那些真正爱惜它们的人。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全篇将杜鹃花、鸟融为一体,巧妙运用典故,并辅以恰当的议论点睛,深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愁与怨叹。词人运用丰富的联想与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杜鹃花的绚烂红艳,形象地传达了“花因惜花人更显珍贵”的哲理意蕴。
2. 写作手法
起兴:词作开篇以“百紫千红过了春”起兴,通过描绘春天的逝去,引出下文对杜鹃花的描绘和词人的感慨。这种手法能够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引导读者进入词作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反衬:以静写动,词中通过描绘夜阑人静、林莺燕巢无声的背景,来反衬杜鹃鸟的啼鸣,突出了杜鹃啼声的悲凉和哀怨。这种手法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效果,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词人所表达的情感。借景抒情:词人借春夜风雨淋漓、人静灯暗、莺燕无声、唯有杜鹃悲鸣的自然之景,抒发了羁旅之人的悲情。这种手法将词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词作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比喻:词中将杜鹃花比作蜀宫中的女子,形容其姿态娇美、艳丽动人,这些手法增强了词作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词人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写春去花落,一个“过”字,点明时序的变化,春天即将过去,美好时光总是短暂。杜鹃鸟啼声哀怨,仿佛在诉说无尽的愁苦,词人借此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仿佛是在为幽居空谷的海棠招魂,以留春“小住”。下片,以蜀宫中美丽的女子比喻杜鹃花,形容其姿态娇美,数量众多。用“猩猩血”形容杜鹃花的红艳,如同用猩猩血染成的红罗巾,进一步突出了杜鹃花的美丽和鲜艳。结末,言花多为惜花人而开放,只有惜花人才能发现它的美。全篇将杜鹃花、鸟融为一体,借助相关典事,以及适当的议论升华,既有对春光易逝的惋惜,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还有对壮志难酬的哀愁。
上一篇:宋·吴涛《绝句》
下一篇:宋·陆游《梅花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