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极堂中听雨楼":在共极堂里面有一座听雨楼,
"谁知华扁有源流":谁能知道这精美的匾额背后有着文化的根源和传承呢?
"追攀应物并和仲":努力追慕、学习韦应物和苏轼,
"友爱全真与子由":友爱之情如同真继翁和苏辙兄弟之间的情谊。
"老监情尤钟冢嗣":家族中的长辈对嫡长子的感情格外深厚,
"放翁语亦本前修":陆游的话语也是源自前代有道德学问的人。
"文忠百世之标准":欧阳修是百代以来文化和品德方面的标准典范,
"更向韦苏以上求":还要向比韦应物和苏轼更早的前代贤人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频繁运用典故,如“追攀应物并和仲,友爱全真与子由”“老监情尤钟冢嗣,放翁语亦本前修”“文忠百世之标准”等,分别引用韦应物、苏轼兄弟、陆游、欧阳修等历史人物的相关内容,以古比今,含蓄地赞美真继翁家族的文化和品德,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诗歌更具深度和韵味。
2. 分段赏析
首联“共极堂中听雨楼,谁知华扁有源流”,开篇点题,指出听雨楼位于共极堂中,引发人们对其匾额文化渊源的好奇,为后文的展开做铺垫。颔联“追攀应物并和仲,友爱全真与子由”,运用典故,将真继翁家族在文学追求上与韦应物、苏轼相媲美,在家族友爱方面与真继翁和苏辙相比拟,从两个方面展现真继翁家族的优秀品质,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表现力。颈联“老监情尤钟冢嗣,放翁语亦本前修”,进一步阐述听雨楼的文化背景,“老监”对长子的特殊情感,以及听雨楼命名与陆游诗句的渊源,且陆游的诗句又源于前代贤才,层层深入,强调文化传承的延续性。尾联“文忠百世之标准,更向韦苏以上求”,以欧阳修作为百世的标准,进一步升华主题,指出真继翁家族不仅以近世贤才为榜样,更向更早的韦应物、苏轼等先贤追求更高的文化和品德境界,表达了诗人对真继翁家族的高度赞美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