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陇如涛东北倾":高低不平的坡地,如起伏的波涛,向东北方向倾斜,
# 坡陇:起伏不平的坡地。
"胡床看射及春晴":在这晴朗的春天,我坐在交椅上,看将士射箭练兵。
# 及:赶上。,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也叫交椅、交床,因由少数民族地区传入,故名。
"风和渐减雕弓力":风和日暖,稍稍减弱了角弓的力量,
# 雕弓:雕画彩纹的弓。
"野迥遥闻羽箭声":旷野远处,已就听到了羽箭的啸鸣。
# 羽箭:箭,因尾部缀鸟羽,故称。,迥:远。
"天上搀抢端可落":奋起了神威呵,天上的彗星也能射下,
# 端:真正。,搀抢: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定有兵乱,这里代指金兵。一作欃枪。
"草间狐兔不须惊":草间的狐兔呵,用不着慌乱吃惊。
"丈夫未死谁能料":大丈夫只要不死,谁能料定我再无作为,
"一笴他年下百城":他年若能施展身手,一箭攻下它百座坚城。
# 笴:箭杆,代指箭。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励志诗。介绍了成都驻军在万里桥江上练习射箭的情景,描绘了将士们认真操练、臂力非凡、技法高超的形象,体现了诗人对打败南犯金兵的必胜信念以及对不思进取小人的不屑,营造了一种豪迈激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不甘无所作为、渴望收复江山、建功立业的慷慨斗志。
2. 写作手法
比喻:“坡陇如涛东北倾”,将起伏的坡陇比作波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形的起伏态势,使读者如临其境。“天上搀抢端可落”,把金兵比作天上的彗星,形象地表达出要打败金兵的决心。用典:尾联“一笴他年下百城”化用鲁仲连一箭下聊城的典故,表达诗人对自己和南宋军队能够建立奇功的信心,丰富了诗歌的内涵。烘托:“风和渐减雕弓力,野迥遥闻羽箭声”,通过春风减弱雕弓力量和在旷野远处能听到羽箭声,从侧面烘托出将士们习射时的力度与气势。
3. 分段赏析
开篇写景,诗人从宏阔的视角落笔,描绘了高低起伏的丘陵,宛如波涛般向东北倾泻而下。这一描写看似与诗题无关,实则巧妙地将静态的“坡陇”化为动态的“波涛”,不仅暗示了江水的奔流,也为全诗奠定了壮阔的背景,同时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激动与兴奋。接着,诗人点明时间与场景:在一个晴朗的春日,他坐在交椅上观看江上将士演习射箭。这一笔既紧扣诗题,又为下文埋下伏笔。第二联紧承“春晴”展开。春日和风渐暖,角弓的胶力因此减弱,但即便如此,依然能听到将士们射出的羽箭带着呼啸声飞向旷野深处。这两句一退一进,既展现了天气的影响,又突出了将士们臂力非凡、技法高超的形象。正因如此,诗人才坚信“天上搀抢端可落”,表达了对击退敌人的信心。颈联由颔联引申出议论,指出如此练兵正可击退金兵的侵犯,而那些“草间狐兔”无需为此惊慌。下一句的陪衬更强化了上句的力量,进一步凸显了收复失地的宏愿。颔联描写见闻,颈联借以议论,一实一虚,相得益彰。“端可”“不须”二词,下得有理有据,前后呼应,增强了诗句的说服力。尾联宕开一笔,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男子汉大丈夫只要不死,谁也无法预料其未来作为。他年若有机会,诗人也能像鲁仲连那样一箭定百城。这一结语壮怀激烈,气势磅礴,使全诗的思想得到升华,精神为之一振,极大地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展现了陆游诗歌豪迈雄健的风格。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描绘景色开篇,以叙述事件承接,以发表议论转折,以抒发情怀收束。
# 起有远势,三、四宽博,五、六较逊,收语亦豪。
清文学家及著名思想家方东树《昭昧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