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鞭清晓喜还家":清晨里扬鞭打马欢欢喜喜回家。
# 一鞭:形容扬鞭催马。
"宿醉困流霞":昨晚沉沉的醉意还没有全消。
# 困流霞:沉醉于酒中。困:沉醉。流霞:美酒。
"夜来小雨新霁":夜里下过小雨,现在已经放晴,
# 霁:晴。
"双燕舞风斜":燕子双双在微风中轻飘。
"山不尽":连绵的群山望不到尽头,
"水无涯":辽阔的江水没有边际。
"望中赊":回头眺望来路真是漫长遥远。
# 望中赊:回望来路遥远漫长。赊,遥远。
"送春滋味":眼看就要与家人团圆,往日那些送春的惆怅滋味,
"念远情怀":怀念远方亲人的愁苦情怀,
"分付杨花":如今都交给飞扬的柳絮一起飞。
# 杨花:柳絮。,分付:交与。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万俟咏(?~?),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大梁词隐。哲宗元祐时以诗赋见称于时,但屡试不第。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万俟咏精通音律。其词审音辨律,造语典丽。其词原自分五体:应制、风月脂粉、雪月风花、脂粉才情、杂类。今所存词,多为应制之作。词作艺术成就较高,慢词学柳永,长于铺叙。言情抒怨的小令,辞语清丽,情意惋恻,韵味悠长。《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长相思》等均为佳作。著有《大声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春词。词中描绘了客子归家途中的喜悦场景,回顾归程时流露出历经沧桑的复杂心绪,以幽默笔调收尾,表达出欢快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烘托:“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通过描绘雨后初晴、双燕翩飞的景象,以清新明快的氛围烘托出词人“喜还家”的欢快心情。新霁的天气与舞动的双燕,渲染出轻松愉悦的气氛,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词人归途中的喜悦。
3. 分段赏析
上片:“一鞭清晓喜还家”一句直截了当地点出“喜还家”这一核心主旨,清脆的鞭响划破拂晓的寂静,宛如奏响一支轻快的还乡序曲,“一鞭”的动态描写与“清晓”的静谧环境形成对比,瞬间将欢快归乡的氛围烘托而出,“喜”字更是直接吐露了词人归心似箭的欢愉心情。“宿醉困流霞”中,以“流霞”代指美酒,细腻描绘出词人昨夜因即将还家而开怀畅饮,直至沉醉,即便今朝踏上归程,仍带着宿醉的余意,从侧面展现出内心难以抑制的喜悦,为欢快基调增添了一层微醺的色彩。“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转而描绘雨后初晴的景象,一场夜雨在清晨悄然停歇,词人策马前行,迎接他的是晴朗的天空与清新的空气,更有一双春燕在晨风中轻盈翻飞。“新霁”凸显出雨后环境的澄澈,“双燕舞”不仅点明春日时节,还巧妙地以双燕比翼暗喻自己与家人即将结束分离、重聚相守,将自然之景与个人情感紧密融合,进一步渲染出归途中的喜悦氛围,使欢快之情跃然纸上。下片:“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词人在即将抵达家乡时,回首眺望漫长的归程。连绵不断的山峦、望不到边际的江水,“不尽”“无涯”极力展现出路途的遥远与艰辛,“望中赊”三字更是强化了这种回望时的感慨,使词中原本欢快的节奏在此处稍作停顿,转入深沉。这几句不仅是对归程客观景象的描写,更蕴含着游子历经旅途奔波后的复杂心绪,将一路的风尘仆仆、艰难跋涉都融入到这对山水的回望之中,饱含着对过往艰辛的感叹与对即将到家的欣慰交织的情感。“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词人在感慨之余,忽见漫天飞舞的杨花,灵感迸发。他将自己年年漂泊在外、客中送春所尝尽的悲凉滋味,以及家人对自己长久以来的牵挂思念之情,都托付给这纷纷扬扬的杨花。杨花作为暮春的典型意象,常引发人们伤春惜春的愁绪,而在此处,词人却赋予其承载自身过往愁苦的新使命,以幽默、俏皮的笔触,将原本略带伤感的情绪一扫而空,再次扬起欢快的情感基调,生动展现出词人即将与家人团聚的轻松愉悦,为全词画上了一个充满生活情趣与欢快氛围的句号。
4. 作品点评
全词以“喜”为情感基调贯穿始终,生动展现欢快之情,在众多春词中独具特色。
# 万俟咏这首小词,揭现出醉心词酒的下层仕人的情志,透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颇使人感到清新与洒脱的气韵。
不详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傅金纯
# 题为送春,却一反低回哀怨之旧习,以轻快流畅之笔调道出。唯觉平而工,和而雅。虽新巧而无斧凿之痕。
不详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恩成
上一篇:宋·梅尧臣《行吟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梅尧臣《行吟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