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南楼雪尽":春天来临,南楼上的积雪已经化尽,
"惊动灯期花信":春到来,元宵灯节期间群花也依次绽放。
# 花信:指群花开放的消息。,灯期:指元宵灯节期间。
"小雨一番寒":刚下过小雨仍有寒意,
"倚阑干":独自一人依靠着阑干思绪飘远。
"莫把阑干倚":不要总是依靠在栏杆上,
# 莫把阑干倚:一作莫把栏干频倚。
"一望几重烟水":因为眺望远方也只能看到那层层叠叠的烟水。
"何处是京华":汴梁在哪里呢,
"暮云遮":被黄昏时的云霞与雾气遮住了。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万俟咏(?~?),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大梁词隐。哲宗元祐时以诗赋见称于时,但屡试不第。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万俟咏精通音律。其词审音辨律,造语典丽。其词原自分五体:应制、风月脂粉、雪月风花、脂粉才情、杂类。今所存词,多为应制之作。词作艺术成就较高,慢词学柳永,长于铺叙。言情抒怨的小令,辞语清丽,情意惋恻,韵味悠长。《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长相思》等均为佳作。著有《大声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思归的词。描绘了春到南楼时雪尽、灯期花信至的景象,一场小雨添了春寒,词人倚栏观景。继而通过劝自己莫频倚栏,引出所望之处烟水迷茫,京华被暮云遮蔽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京华的深深思念,以及因距离和暮云阻挡而无法得见的怅惘无奈之情,展现出内心的失落与期盼。
2. 分段赏析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开篇点明时节,春天来到南楼,积雪消融。“惊动灯期花信”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花灯节的花期和花信被惊动,给人一种万物复苏的感觉。然而,这种生机与主人公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小雨一番寒,倚阑干。”一场小雨带来了丝丝寒意,主人公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小雨一番寒”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更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倚阑干”这一动作则表现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寂寞,她独自一人,望着远方,思绪万千。“莫把阑干倚,一望几重烟水。”下阕中,词人劝诫自己不要频繁地倚栏远望,因为一眼望去是层层叠叠的烟水迷茫之景。“莫把阑干倚”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无奈的表现。“一望几重烟水”则进一步描绘了烟水的迷茫,暗示着主人公与故乡之间的距离遥远,难以逾越。“何处是京华,暮云遮。”最后两句,词人发出了“何处是京华”的疑问,表达了对自己故乡的思念和寻找。“暮云遮”则象征着故乡被重重障碍所阻隔,难以到达,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的思乡之情和无法归乡的无奈与惆怅。
3. 作品点评
全篇词作语言质朴自然,情感却真挚深沉,格调清新雅致。行文跌宕起伏,于曲折婉转间,将游子漂泊异乡、渴盼归乡的情思,细腻入微地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满是动人的韵味,令人读来心有戚戚。
上一篇:宋·真山民《西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