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如洗":天空像被清洗过一样明净透澈,
"金波冷浸冰壶里":清冷的月光浸透在如冰壶般晶莹的月亮里。
"冰壶里":就在如冰壶般的月亮之中,
"一年得似":一年当中能像(这样的时刻),
"此宵能几":像这样的夜晚又能有多少夜。
"等闲莫把阑干倚":不要轻易倚靠栏杆远望,
"马蹄去便三千里":马蹄声一起,转眼便远行三千里。
"三千里":这三千里的路途啊,
"几重云岫":要跨越多少层云雾缭绕的山峦,
"几重烟水":穿过多少重雾气弥漫的江河。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万俟咏(?~?),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大梁词隐。哲宗元祐时以诗赋见称于时,但屡试不第。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万俟咏精通音律。其词审音辨律,造语典丽。其词原自分五体:应制、风月脂粉、雪月风花、脂粉才情、杂类。今所存词,多为应制之作。词作艺术成就较高,慢词学柳永,长于铺叙。言情抒怨的小令,辞语清丽,情意惋恻,韵味悠长。《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长相思》等均为佳作。著有《大声集》。
1. 分段赏析
上阕:“天如洗”,一句描绘出天空澄澈明净的状态,简单三字,便勾勒出一幅清朗开阔的背景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清爽之感,为后续描写奠定了纯净的基调。“金波冷浸冰壶里”,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金波”,将天空比作“冰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清冷、澄澈,弥漫于天地之间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清幽的月色之中。“冰壶里”,属于上句的叠句,通过重复强调,进一步加深了月色清冷、空明的意境,增强了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词人对眼前这一景象的印象之深。“一年得似,此宵能几”,这两句以感慨的语气,抒发了词人对眼前美好夜景的珍惜之情。意思是一年之中能有几次像今夜这样的良宵美景呢?暗含时光易逝,美好短暂的感慨,使词的情感增添了一份深沉与珍惜。下阕:“等闲莫把阑干倚”,此句陡然转折,从对美景的赞叹转为劝诫。词人告诫自己,不要轻易倚靠栏杆,看似突兀,实则为下文铺垫,引发读者好奇,暗示倚靠栏杆会引发某种情感或思绪。“马蹄去便三千里”,承接上句,点明原因。原来一旦倚靠栏杆,便会想到即将远行,“马蹄去便三千里”形象地写出了行程之遥远,暗示了离别的无奈与不舍,将情感从对美景的欣赏转向了对离别的愁绪。“三千里”,同样是叠句,通过重复“三千里”,强化了距离的遥远感,加重了离别的沉重氛围,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路途的漫长和未来的未知。“几重云岫,几重烟水”,以景作结,描绘出远方层层叠叠的山峦云雾和浩渺烟水。这既是对三千里行程中景象的想象,也象征着前路的艰难险阻与未知,含蓄地表达出词人对未来旅途的担忧与迷茫,余韵悠长,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上一篇:宋·陈普《孟子·陈仲子》
下一篇:宋·文天祥《吊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