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tái
·
·
qīng
míng
yīng
zhì

朝代:宋作者:万俟咏浏览量:3
jiàn
huā
chū
dài
yuè
hǎi
táng
bàn
hán
cháo
nèi
yuàn
chūn
jīn
guò
qīng
mén
gōu
zhǎng
qián
tōng
nán
dōng
fēng
jìng
liǔ
chuí
jīn
wàng
fèng
què
fēi
yān
fēi
hǎo
shí
dài
cháo
duō
huān
biàn
jiǔ
tài
píng
xiāo
zhà
yīng
ér
bǎi
zhuàn
duàn
yàn
fēi
lái
fēi
jìn
绿
shuǐ
tái
xiè
yìng
qiū
qiān
dòu
cǎo
shuāng
shuāng
yóu
xíng
xiāng
gèng
jiǔ
lěng
qīng
huì
àn
shí
yāo
táo
zhū
xiàng
wǎn
zhòu
bǎo
diāo
ān
zuì
jīn
luàn
huā
fēi
zhèng
qīng
hán
qīng
nuǎn
lòu
yǒng
bàn
yīn
bàn
qíng
yún
jìn
huǒ
tiān
shì
shì
xīn
zhuāng
suì
huá
dào
sān
fēn
jiā
chù
qīng
míng
kàn
hàn
gōng
chuán
sàn
cuì
yān
fēi
huái
liǎn
bīng
wèi
chāng
mén
kāi
zhù
chuán
xuān
yòu
huán
xiū

译文

梨花还染着夜月的银雾,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宫苑关不住阳春、未能被阻拦而延伸到遥远的城门,御沟里涨满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东风平和静穆、细柳垂丝丝金缕。望壮丽宫阔高耸入云、那并不是烟雾霏霏的仙境。清平时代,朝中和民间多么欢悦,帝城条条大路,喧响着箫声鼓乐。黄莺儿歌声断续,小燕子飞来飞去。走近绿水、绿水中倒映着岸边台榭,秋千影随水波荡漾不伍。聚集着做斗草游戏,一对对游女。洋溢着卖糖的香气、踏青路上到处是携酒野宴的人,你也许会幸运地、认识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门。向晚时在一起欢聚,少年跨着雕鞍宝马,酣醉中,衣襟上沽惹着、片片落红、点点飞絮。正是轻寒轻暖宜人的长昼,云天半阴半晴的日暮,在这禁火时节、青年们已把新妆试著,岁华恰到,最佳处。清明时看、汉宫传送蜡浊。翠烟缕缕、飞进门前种槐的贵人府。兵卫全都撤除、皇宫敞开千门万户,不再听到传诏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务。

逐句剖析

"见梨花初带夜月":梨花还染着夜月的银雾,

"海棠半含朝雨":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

"内苑春、":皇家宫苑关不住阳春、

# 内苑:皇宫花园。

"不禁过青门":未能被阻拦而延伸到遥远的城门,

# 青门:汉长安东南门,后泛指京城城门。

"御沟涨、":御沟里涨满新水、

"潜通南浦":暗暗地流向南浦。

# 浦:水边,这里泛指京城外面的江河。

"东风静、":东风平和静穆、

"细柳垂金缕":细柳垂丝丝金缕。

"望凤阙、":望壮丽宫阔高耸入云、

# 凤阙:汉代宫阙名。《史记·孝武纪》:“于是作建章宫······其东则凤阕,高二十余丈。”《三辅故事》:“北有圜阙,高二十丈,上有铜凤皇,故日凤阙也。”后泛指宫殿、朝廷。

"非烟非雾":那并不是烟雾霏霏的仙境。

# 非烟非雾:指祥瑞之气。《汉书·天文志》:“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困,是谓庆云。”庆云是一种彩云,古人迷信,认为是祥瑞之气。

"好时代、":清平时代,

"朝野多欢":朝中和民间多么欢悦,

"遍九陌、":帝城条条大路,

# 九陌:汉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后来泛指都城大路。骆宾王《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年旦开。”

"太平箫鼓":喧响着箫声鼓乐。

"乍莺儿百啭断续":黄莺儿歌声断续,

# 啭:鸟声宛转。,乍:恰好,正是。

"燕子飞来飞去":小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走近绿水、

"台榭映秋千":绿水中倒映着岸边台榭,秋千影随水波荡漾不伍。

# 榭:建在高台上的宽敞屋宇。

"斗草聚、":聚集着做斗草游戏,

# 斗草:古代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白居易《观儿诗》:“弄尘斗百草,尽日乐嬉嬉。”

"双双游女":一对对游女。

"饧香更、":洋溢着卖糖的香气、

# 饧:糖稀,软糖。

"酒冷踏青路":踏青路上到处是携酒野宴的人,

# 踏青:指春天郊游。

"会暗识、":你也许会幸运地、

"夭桃朱户":认识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门。

# 夭桃:茂盛而艳丽的桃花。语出《诗·周南·桃夭》:“桃之天夭,灼灼甚华。”

"向晚骤、":向晚时在一起欢聚,

"宝马雕鞍":少年跨着雕鞍宝马,

"醉襟惹、":酣醉中,衣襟上沽惹着、

"乱花飞絮":片片落红、点点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正是轻寒轻暖宜人的长昼,

# 漏永:夜漫长。

"半阴半晴云暮":云天半阴半晴的日暮,

"禁火天、":在这禁火时节、

# 禁火:古俗寒食日禁火三天。

"已是试新妆":青年们已把新妆试著,

"岁华到、":岁华恰到,

"三分佳处":最佳处。

# 三分:很,最。

"清明看、":清明时看、

"汉宫传蜡炬":汉宫传送蜡浊。

# 汉宫传蜡炬:唐韩翃《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散翠烟、":翠烟缕缕、

"飞入槐府":飞进门前种槐的贵人府。

# 槐府:贵人宅第,门前植槐。

"敛兵卫、":兵卫全都撤除、

# 敛:引申为撤离。

"阊阖门开":皇宫敞开千门万户,

# 阊阖:宫之正门。

"住传宣、":不再听到传诏宣旨,

# 住传宣:停止传旨、宣官员上殿。

"又还休务":停止了一切的公务。

# 休务:停止公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台·清明应制》是宋代词人万俟咏奉命创作的一首应制词。上片以景物描写开篇,总览太平盛世气象;中片转入具体刻画,生动展现莺歌燕舞、各色人物游春的欢愉场景,其中穿插景物点缀,笔调明快灵动;下片聚焦清明时节宜人却多变的气候特征,笔意饶有韵致,并巧妙化用韩翃《寒食》诗境,紧扣清明时令,最终收束于宫廷生活的祥和图景。全词结构层次井然,语言清雅富丽,修饰精当自然,既显宫廷应制之作的工稳格调,又见春日风物的盎然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

万俟咏(?~?),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大梁词隐。哲宗元祐时以诗赋见称于时,但屡试不第。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万俟咏精通音律。其词审音辨律,造语典丽。其词原自分五体:应制、风月脂粉、雪月风花、脂粉才情、杂类。今所存词,多为应制之作。词作艺术成就较高,慢词学柳永,长于铺叙。言情抒怨的小令,辞语清丽,情意惋恻,韵味悠长。《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长相思》等均为佳作。著有《大声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创作于宋徽宗时期,乃词人万俟咏任职大晟府乐官期间,奉皇帝敕命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应制词。描绘了梨花初绽夜月、海棠含露朝雨的清丽春景,内苑春色蔓延至市井的盎然生机,以及清明时节莺啼燕舞、游女斗草、踏青赏春的热闹场景,还有宫廷传烛赐火、敛兵休务的祥和景象,体现了宋代清明时节特有的民俗风情与宫廷节令活动,营造了繁华盛世、歌舞升平、祥和安宁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太平盛世的歌颂赞美之情,以及对盛世之下社会安定、人民安乐的肯定,同时也暗含对这种浮华表象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微妙思考。

2. 写作手法

​烘托:​“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以“饧香”(糖稀的甜香)和“酒冷”的感官细节,烘托出踏青路上热闹欢愉的氛围,暗示市井生活的繁华与节日的愉悦。象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梨花的洁白与夜月的清辉、海棠的娇嫩与朝雨的润泽相结合,构成清新雅致的画面,象征着太平盛世下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好。​铺陈:“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以“轻寒轻暖”“半阴半晴”的模糊气候特征,铺陈清明时节特有的朦胧与多变,既暗示节令的过渡性,又为全词增添朦胧的诗意氛围。​​​渲染:“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宝马雕鞍”描绘富贵子弟的华贵坐骑,“醉襟惹”表现醉态的随意与放纵;“乱花飞絮”以纷飞的落花与柳絮增添画面的动态感与朦胧美。通过人物、动作与环境细节的叠加,渲染出贵族子弟醉饮而归的豪放场景,暗衬出盛世的浮华与享乐风气。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春临京城为背景,将秀丽风光归结为“朝野多欢”“箫鼓盈衢”的太平景象。开篇“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选取梨花、海棠、夜月、朝雨等意象,色彩清丽,全无宫廷富贵气。“内苑春”四句写春意从皇宫内苑蔓延至民间,渲染出天地同春的和融氛围。“东风静”四句则以东风拂柳、金柳垂丝的景象,烘托皇宫楼阙的巍峨与祥和——东风和煦闲静,柳丝低垂如金,远处宫阙金碧辉煌,在朦胧雾气中若隐若现。“好时代”四句以颂扬之笔,勾勒出一幅理想化的太平图景。中片着力铺陈市井繁华。流莺啼啭、燕子穿梭,近水台榭倒映着秋千影,少女们相聚斗草嬉戏;集市上酒肆飘香,踏青祭扫的游人往来不绝,更有痴情者流连于朱门桃树下。贵族子弟纵马豪饮的场景尤为醒目:“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以莺燕喻太平气象;“近绿水”四句通过荡秋千、斗百草的游戏,展现少女娇憨之美;“饧香更”四句以踏青路上的烟火气,暗示春日恋情的萌动;“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则以富贵子弟醉归的狂放,暗衬承平时代的享乐之风。下片借寒食清明习俗颂圣。“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以宜人气候喻风调雨顺;“禁火天”写民间女子试穿新妆的喜气,“清明看”四句描绘宫廷赐烛、燃薪火的盛景,强化万象更新的盛世意象;“敛兵卫”四句以宫廷撤去护卫、开门休务的场景,坐实“太平”气象,最终以“朝野多欢”收束全篇。

4. 作品点评

全词采用赋体铺陈手法,虽情感真挚度稍逊于抒情词作,但作为“应制体”文学的典型,其结构与技巧颇具匠心: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语言雅洁富丽且音律和谐,在铺叙中营造出兼具视觉与听觉美感的意境,故为历代评词者所称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铺叙有条,如收拾天下春归肺腑状。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 雅言之词,词之圣者也。发妙音于律吕之中,运巧思于斧凿之外,平而工,和而雅,比诸刻琢句意而求精丽者,远矣。

宋黄昇《花庵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小艇》

下一篇:宋·何应龙《行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