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相逢":我们在何处相逢,
"登宝钗楼":一同游览成阳的宝钗楼,
# 宝钗楼:汉武帝时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
"访铜雀台":又登上了曹操所建的铜雀台。
# 铜雀台:曹操时建,故址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南。
"唤厨人斫就":把厨师唤出来,让他把鱼切成细片,
# 斫:用刀砍。
"东溟鲸脍":东海鲸鱼
# 脍:切细的肉块。,东溟:东海。
"圉人呈罢":把马夫叫出来,
# 圉人:养马的官。
"西极龙媒":让他牵来西域的宝马。
# 龙媒:骏马名。,西极:指西域,古时名马多来自西域。
"天下英雄":天下的英雄,
"使君与操":除了你我二人,
# 操:曹操。,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称呼。这里指刘备。
"余子谁堪共酒杯":还有谁配与我们饮酒抒情。
# 余子:其他人。
"车千乘":我们准备千辆马车,
# 乘: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载燕南赵北":网罗大江南北,
# 燕南赵北:指今河北山西一带。
"剑客奇才":侠士奇才。
# 剑客:指剑术和武艺出众者。
"饮酣画鼓如雷":畅饮之后,酣然大醉,耳边响起了如雷的画鼓声。
# 画鼓:一作“鼻息”。画,鼓上文饰。
"谁信被晨鸡轻唤回":谁料想,美梦被雄鸡的轻啼声惊醒。
# 谁信:谁想,谁料。
"叹年光过尽":感慨自己的一生就要过去,
"功名未立":但是还没有建立功名,
"书生老去":难道非要等到书生老后,
"机会方来":建功立业的时机才会到来。
"使李将军":如果威名赫赫的李广将军,
# 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
"遇高皇帝":可以遇到珍惜人才的高祖皇帝刘邦,
# 高皇帝:指汉高祖刘邦。
"万户侯何足道哉":区区一个万户侯又算什么。
# 万户侯:指食邑万户的侯爵。
"披衣起":披上衣服起床,
"但凄凉感旧":只觉得凄凉孤寂,
"慷慨生哀":于是更加怀念亡友,在感慨中心生哀伤。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沁园春·梦孚若》是南宋词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怀念亡友的词。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词人与友人方信孺“铁马冰河”的北伐壮怀与“书生老去”的现实困境,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既批判了南宋朝廷苟安求和的屈辱政策,又寄托着收复燕云的英雄理想。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2. 写作手法
夸张:“唤厨人斫就”四句,着力写出梦中人的豪情胜概,写法上很有点浪漫主义气派;又因为是写梦境,所以使人不觉得是过分夸张失实。虚实结合:上片是叙述梦中的景象,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对比:这首词下片抒发的正是作者这种真情实感。挚友已乘鹤西归,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跟上片恰成强烈的对比。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虚实相生的笔法构建北国壮游的想象空间:虽未亲历沦陷区的宝钗楼、铜雀台,却借梦境登临这些中原名胜,暗含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唤厨人斫就”的豪宴场景,既是对历史名将宴饮风仪的追慕,又以“天下英雄”的煮酒论剑典故,将友人方信孺比作汉代谋士,实则暗讽当权者弃置李广般良将的用人之失。写出梦境里的浪漫性。这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情境,这段描写在虚构之中还可看出一点真实的影子。这里着力写出梦中人的豪情胜概,写法上很有点浪漫主义气派;又因为是写梦境,所以使人不觉得是过分夸张失实。这种虚实交织的叙事策略,通过“燕南赵北”地理意象的反复强化,形成首尾呼应的环形结构,恰似兵法中的常山蛇阵,暗藏收复河山的战略意图,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其首又应。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会历史题材,虚实结合,而以虚为主,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北方的豪杰之士了。下片以晨鸡惊梦的意象完成时空切换,将词境拉回现实困境。“画鼓如雷”的欢宴与“晨鸡唤回”的残酷构成强烈反差,映射出主战派志士的集体困境。梦境值得留恋,但实际生活的境遇却如此残酷无情。“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词人以“年光过尽”的时空焦虑与“机会方来”的历史机遇形成辩证思考,这种矛盾心理在“使李将军”的典故重构中得到升华——将《汉书》原文"但使龙城飞将在“改写为”使李将军,遇高皇帝,既暗合方信孺使金不屈的气节,又暗指孝宗朝错失北伐良机。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像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作者在表现思想矛盾、表达一贯的爱国感情时,用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手法,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结尾“披衣起”的动作特写,将个体生命体验升华为时代悲歌:当“凄凉感旧”的个人记忆与“慷慨生哀”的家国情怀共振,词作便超越了单纯的悼亡主题,成为记录南宋士大夫精神困境的史诗性文本。全词以史入词、以梦写心,在虚实相彰的叙事中,既完成对朝廷苟安政策的隐晦批判,又建构起壮志难酬者的精神纪念碑。这首词下片抒发的正是作者这种真情实感。挚友已乘鹤西归,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一腔凄凉悲愤的感情发泄无遗,伤时忧国的思想就是这样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下片描写以实为主,跟上片恰成强烈的对比。
4. 作品点评
该词以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构建时空叠映的叙事结构,通过梦境与现实的镜像对照,上片以“唤厨人斫就”的豪宴场景为虚境载体,借曹孟德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重构历史记忆,在“燕南赵北”的地理意象中暗藏收复河山的战略隐喻;下片以“晨鸡唤回”的时空断裂为现实点,将“年光过尽”的生命焦虑与“使李将军”的历史假设熔铸为士大夫的集体困境书写。这种虚实交错的叙事策略,既突破传统悼亡词的线性结构,又以典故重构的方式形成历史纵深,在梦境的浪漫想象与现实的残酷解构中,实现愤懑情感的多维投射与历史批判的深层隐喻。
# 气概雷击霆震。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
# 何等抱负。又“书生”八字,感慨真切。
清陈廷焯《放歌集》
# 人若具此健笔,胸中当磊落不平时,即泼墨倾写,亦一快事。宋人评东坡词,为以作论之笔为词,后村殆亦同之。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陆游《食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