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yuè
shí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shàn
zhàng
gōng
chén
sǎn
xiāo
rán
xué
yǐn
lún
fēng
mào
lián
chéng
zuó
mèng
huā
jué
shì
chén
rén
hūn
hūn
dàn
chéng
zài
cǎo
cǎo
jiǔ
jiā
xīn
tàn
shēng
xíng
lǎo
lái
suì
yuè
bēn
lún

译文

不需要用扇子去遮挡那庾公留下的风尘,在闲适之地自在学着过隐居的日子。戴风帽的情景,可惜已成昨日的旧梦,眼前菊花绽放,倒让人觉出自己的老迈。头脑昏沉,总苦于残留的醉意未消,随意写写,许久都没作出新的佳句。可叹我的人生已接近尾声,年老后的岁月,快得像飞转的车轮。

逐句剖析

"不须扇障庾公尘":不需要用扇子去遮挡那庾公留下的风尘,

"散地翛然学隐沦":在闲适之地自在学着过隐居的日子。

"风帽可怜成昨梦":戴风帽的情景,可惜已成昨日的旧梦,

"菊花已觉是陈人":眼前菊花绽放,倒让人觉出自己的老迈。

"昏昏但苦余酲在":头脑昏沉,总苦于残留的醉意未消,

"草草久无佳句新":随意写写,许久都没作出新的佳句。

"叹息吾生行已矣":可叹我的人生已接近尾声,

"老来岁月似奔轮":年老后的岁月,快得像飞转的车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月十日》是陆游创作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的七言律诗,记录了诗人赴任夔州通判途中途经石首县时的生活场景与心境变化。诗中通过“买肉食”“得大鱼”“乌牡鸡”等生活细节,结合“菊花已觉是陈人”“老来岁月似奔轮”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仕途沉浮的感慨与隐逸之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诗作于陆游赴夔州通判任途中,时年四十五岁。据其《入蜀记》记载,乾道六年九月十日行至石首县时遇风雨受阻,曾遣人购买食材,得半条大鱼与乌牡鸡,因不忍宰杀而暂养于舟中。这段经历成为诗中“买肉食”“得大鱼之半”等描写的直接来源。此时诗人结束三年闲居生活复出仕途,既对重回官场抱有矛盾心理,又面临赴任边远地区的现实困境。诗中“学隐沦”“俨然”等表述,正体现了儒家仕进思想与道家隐逸情怀的交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怀诗。描绘了诗人赴任夔州通判途中途经石首县时的生活场景与心境变化,通过“买肉食”“得大鱼”“乌牡鸡”等日常细节与“菊花已觉是陈人”“老来岁月似奔轮”等意象,展现了其对仕途沉浮的感慨与隐逸之思。

2. 写作手法

用典:“不须扇障庾公尘”明确化用了东晋名士庾亮的典故。据《世说新语·容止》载,庾亮曾登武昌南楼与僚属夜谈赏月,时人讥讽其“此所谓元规(庾亮字)尘污人”,意谓庾亮的权贵之气如尘埃般玷污了清雅之地。此处诗人反用典故,直言“不须扇障”,即无需像时人那样以“扇障”(持扇遮挡)来避庾亮的“元规尘”。表面上是说不必刻意回避世俗纷扰,实则暗含诗人已看透官场倾轧、名利纠葛后的超然,与其被世俗“污人”,不如主动放下执念,以“散地翛然学隐沦”的姿态远离纷争。比喻:“老来岁月似奔轮”,用“​​奔轮​​”比喻晚年岁月的流逝,车轮滚动不可逆、去而不返,生动传达诗人对生命将尽的无力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不须扇障庾公尘,散地翛然学隐沦”中,“扇障庾公尘”用了东晋名士庾亮的典故(庾亮曾登南楼与僚属赏月,时人笑其“此所谓元规尘污人”),“不须扇障”暗含诗人已看淡世俗纷扰;“散地”指闲适之地,“翛然”形容悠闲自在,“学隐沦”则直接点出他想效仿古人归隐的心境。这一联看似洒脱,却隐含着对官场纷扰的厌倦。颔联“风帽可怜成昨梦,菊花已觉是陈人”以具体物象写时光流逝。“风帽”本是秋日防风之物,如今却成“昨梦”,说明过去的秋日场景已模糊如梦境;“菊花”本是秋日象征,此时却被称为“陈人”,花如旧人,人更已老。两句通过“昨梦”“陈人”的对比,强化了岁月不居的怅惘。颈联“昏昏但苦余酲在,草草久无佳句新”转向自身状态。“余酲”指酒后未消的困倦,“昏昏”形容精神萎靡;“草草”写诗兴索然,“无佳句新”则直述创作力衰退。这两句以“昏沉”“草率”的细节,刻画了诗人因年老体衰而身心俱疲的状态,读来令人唏嘘。尾联“叹息吾生行已矣,老来岁月似奔轮”直抒胸臆。“行已矣”感慨生命将尽,“岁月似奔轮”以车轮飞转的意象,写时间流逝之快。两句将前面积蓄的情感推向高潮,道尽晚年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悲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陆游的创作脉络里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延续了早期诗作的忧国情怀,又开启了晚年诗风的隐逸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一止《喜迁莺·晓行》

下一篇: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