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lín
shí
yǒng
shí
·
·
xiàn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wǎng
wǎng
yóu
西
yān
shí
shí
yīn
fèng
lái
rén
jiàn
fēi
zhī
shēn

译文

常常在西山的小路上漫步,总爱在正午的树荫下歇息。凤凰悄然飞来却无人得见,只留下它飞入碧绿枝叶深处的身影。

逐句剖析

"往往游西崦":常常在西山的小路上漫步,

"时时憩午阴":总爱在正午的树荫下歇息。

"凤来人不见":凤凰悄然飞来却无人得见,

"飞入碧枝深":只留下它飞入碧绿枝叶深处的身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芗林五十咏·碧梧》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五言绝句,出自组诗《芗林五十咏》(收录于《全宋诗》),以浅近自然的“诚斋体”风格描绘友人庄园中的碧梧(梧桐)之景。前两句“往往游西崦,时时憩午阴”以白描手法写诗人常于西山小径漫步、午荫小憩的闲适生活,语言质朴如话;后两句“凤来人不见,飞入碧枝深”则笔锋一转,借凤凰栖梧的虚境(象征高洁隐逸)赋予碧梧以超脱尘俗的神韵,于虚实转换间拓出悠远意境。全诗四句由实入虚,以“游憩”之实景为基,以“凤隐”之虚笔点睛,短短二十字中融闲适情趣与精神追求为一体。清代评其“清新空灵”,今人更赞其以简淡笔触勾连日常与神话,于平凡景致中寄寓士人“大隐于野”的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正月至二月,杨万里奉命护送金国使者北归,行至宋金边境重镇盱眙(今属江苏)后折返临安。此行既是外交使命,亦是文化交锋——作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在国境线前目送金使远去的背影,心中不免泛起家国忧思。返程途中,途经江西清江,应南宋名臣向子諲(曾力主抗金)后人之请,为其家族庄园“芗林”题咏五十首,此诗即为其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前两句以平实语言直写“游西崦”“憩午阴”的动作与场景,不加雕饰却勾勒出夏日树荫下的清凉意境,体现杨万里“诚斋体”的自然鲜活。虚实相生:前两句实写山林漫步的日常,后两句虚写凤凰隐入深枝的幻境,以“凤来无迹”(虚)呼应“碧梧深幽”(实),拓展诗意想象空间。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往往游西崦,时时憩午阴”以“往往”“时时”强化诗人日常漫游山林、午荫休憩的闲适节奏,白描手法勾勒夏日树荫的清凉图景,语言质朴如话,体现“诚斋体”的鲜活自然。“西崦”(西山小丘)与“午阴”(正午树荫)的实景描写,暗含诗人对简朴山林生活的沉浸与热爱,为后文虚境铺垫。后两句“凤来人不见,飞入碧枝深”化用“凤凰栖梧”典故,以“凤来”虚写碧梧之美,却以“人不见”留白,暗示高洁之士隐于幽境,赋予平凡梧桐以超逸神韵。“碧枝深”以枝叶深邃隐喻隐逸之境的不可穷尽,末句戛然而止,余韵悠长,引发对理想栖居的无限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

下一篇:宋·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