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
táng
chūn
·
·
dōng
fēng
chuī
liǔ
chū
cháng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3
dōng
fēng
chuī
liǔ
chū
cháng
fāng
cǎo
xié
yáng
xìng
huā
líng
luò
yàn
xiāng
shuì
sǔn
hóng
zhuāng
bǎo
zhuàn
yān
xiāo
luán
fèng
huà
píng
yún
suǒ
xiāo
xiāng
hán
wēi
tòu
luó
cháng
xiàn
liáng

译文

东风吹柳的烂漫时节,白昼逐渐加长,外面刚刚下完小雨,芳草在斜阳下闪着流光。杏花被东风吹散,四处飘荡,掉在屋梁的燕巢上,燕巢也芳香,年轻女子躺罗帐,醒来发现坏了红妆。盘香的烟雾已经消散,盘香形状如同鸾鸟和凤凰环绕,画屏上云雾弥漫,遮蔽了那片潇湘之地。暮夜的寒意微微透过轻薄的罗裳,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思念之情。

逐句剖析

"东风吹柳日初长":东风吹柳的烂漫时节,白昼逐渐加长,

# 日初长:白昼开始长了。

"雨余芳草斜阳":外面刚刚下完小雨,芳草在斜阳下闪着流光。

# 雨余:雨后。

"杏花零落燕泥香":杏花被东风吹散,四处飘荡,掉在屋梁的燕巢上,燕巢也芳香,

"睡损红妆":年轻女子躺罗帐,醒来发现坏了红妆。

# 红妆:指妇女的盛妆,以色尚红,故称红妆。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睡损:睡坏。

"宝篆烟消鸾凤":盘香的烟雾已经消散,盘香形状如同鸾鸟和凤凰环绕,

# 鸾:一作龙。,烟消:一作“烟销”。,宝篆:有版本记作“香篆”:篆香,盘成篆字形状的香。古代盘香,有做成龙凤形的,点燃后,烟篆四散,龙凤形也逐渐消失。故云。也有解释称此处指绣有龙风图案的床帐。

"画屏云锁潇湘":画屏上云雾弥漫,遮蔽了那片潇湘之地。

# 潇湘:湖南潇水、湘水一带的风景。,云锁:一作“萦绕”。

"暮寒微透薄罗裳":暮夜的寒意微微透过轻薄的罗裳,

# 暮:一作夜。

"无限思量":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所创作的一首词。曾有人认为此词是黄庭坚的作品,然不足信,据学者们考证,认为系秦观所作,而非黄作。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闺怨词,主题围绕着春闺女子的思远愁绪展开。上片着力描绘暮春时节的景色,东风轻拂柳枝,春日渐渐变长,雨后斜阳映照下的芳草嫩绿鲜美,杏花纷纷零落在地,燕子衔泥筑巢,泥土中还散发着杏花的香气,由此引出美人春困、无心梳妆的情态。下片则主要写女子在夜晚的思绪,宝篆香已燃尽,她看着画屏上云锁潇湘的图案,因思念远在潇湘的人而难以入眠,夜深时寒意透衣,只能辗转反侧,陷入无限的思量之中。全词以景衬人,情景交融。上片先景后人,借春日美景渲染出慵懒的氛围,自然地引出女子春困之态;下片情景兼备,室内的宝篆、画屏等陈设与女子的孤独、愁思相互映衬。同时,词人巧妙融合前人意境,如对温庭筠、曾靓相关词句的借鉴与升华,使词的意境更加丰富。词的风格婉约,情感细腻。虽有评论者认为上下片结尾过于写实,但正是这些对情感的描绘,让词作有了灵魂,避免了空洞无物。秦观以其擅长抒写真情的特点,使这首词超越前人,生动地展现了闺中女子的春情难耐与绵绵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的归属,曾存在争议,有人主张它出自黄庭坚之手。《全宋词》中记载:“此首别见明刻本(豫章黄先生词)。”徐氏研究指出,毛晋汲古阁本《淮海词》在该词题下附注:“或言山谷年十六作。”但经诸多学者深入考证,普遍认定此词应是秦观的作品,而非黄庭坚所作。从词作本身分析,其描绘了一位女子春睡时的情景与心境,词风香艳中透着惆怅,柔媚里藏有沉痛,对情感的刻画痴情却不流于滥情。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秦观作品的一贯特质高度契合。反观年少时期的黄庭坚,其创作尚处于成长阶段,在艺术表现上,还难以达到此词所展现出的精湛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词。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如东风吹柳、雨余芳草、杏花零落、燕啄香泥等,展现了闺中女子白天春睡、夜里难眠的状态,表达了闺中女子对远方离人的绵绵情思以及春情难耐的复杂心绪。

2. 分段赏析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两句描绘暮春白天之景。“东风吹柳”展现出东风轻柔拂动柳枝的动态美,点出春天的来临,“日初长”则表明春日白昼逐渐变长的时节特点;“雨余芳草斜阳”描写雨后斜阳映照下的芳草,“雨余”让芳草更显鲜嫩,斜阳增添了几分柔和的色调,营造出一种闲适又带着慵懒氛围的春日景象。“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中,“杏花零落”描绘杏花纷纷飘落的凄美之态,“燕泥香”则写燕子衔着沾有杏花香气的泥土筑巢,展现出暮春特有的气息。由这暮春之景引出美人,“睡损红妆”形象地写出美人因面对花落春去之景,感慨青春难再,无心梳妆,只能陷于春困的状态,从景自然过渡到人,借景抒情。“宝篆烟消鸾凤,画屏云锁潇湘”,“宝篆烟消”描绘室内盘香燃尽,烟雾消散的情景,暗示时间流逝,女子独处之久;“画屏云锁潇湘”中,“画屏”为室内陈设,“云锁潇湘”是画屏上所绘景象,云雾缭绕遮蔽潇湘,象征女子所思之人远在难以触及的潇湘之地,借此烘托出女子因思念远人而内心的迷茫与孤寂。“暮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暮寒微透薄罗裳”从触觉角度描写,暮夜的寒意微微透过轻薄的罗裳,渲染出清冷的氛围;“无限思量”直接点明女子在寒夜中难以入眠,只能思前想后,陷入对远方之人的无尽思念之中,将女子的愁绪推向高潮。

3. 作品点评

深入剖析全词的结构,能发现上下两阕各有独特侧重点。上阕聚焦白天室外春色,着重写景,借东风拂柳、雨余芳草、杏花飘落等景致,营造出暮春氛围。下阕则转向夜晚室内,情景交融,通过宝篆香消、画屏云锁等室内陈设,映衬女子的孤寂,最后以“暮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直抒其思念之情,点明主旨,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有评论者觉得上下阕的结句过于写实,称其“气薄语纤”。实则不然,若缺失这对情感的深刻描绘,前文写景便会显得空洞。以晚唐温庭筠为例,其词虽色彩绚丽,但因缺乏真情实感,常被诟病靡丽空泛。而秦观天性多情重情,善于抒发真挚情感,这正是他超越前人之处,也使得此词能打动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高丽!直可使耆卿、美成为舆台矣。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少游《画堂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善于状景物。至于“香篆暗消鸾凤,画屏萦绕潇湘”二句,便含蓄无限思量意思,此其有感而作也。

宋杨湜《古今词话》

# 眉批:“句句写景人画。言少而意甚多。”又评它:“以奇才运奇调,堪称奇章。”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卷四》

# “睡损红妆”句,表少妇的闲愁,非常委婉,和结尾处“无限思量”互相足成,笔法很好。

现代靳极苍《唐宋词百首详解》

# 这首是描写闺情之作。绮情艳语,图写工致。

现代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

# 就说:“‘杏花零落香’、‘为怜流去落红香,唧将归画梁’(曾靓《阮郎归》词)。秦以一句出蓝。”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一

# 谓:“温飞卿《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少游之: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

近代王国维《词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徐俯《卜算子·清池过雨凉》

下一篇:宋·杨万里《芗林五十咏(其四十四·碧梧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