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晨装破小寒":早晨的衣冠穿戴停当,冒着微寒跨鞍上马动身了,
# 破小寒:冒着微寒。小寒,清秋时节。,结束晨装:早晨的衣冠穿戴停当。装:一作妆。
"跨鞍聊得散疲顽":这一动,倒是使疲乏顽钝的身子得到疏散。
# 散疲顽:松散一下极度的疲劳。
"行冲薄薄轻轻雾":前行中冲开薄薄轻轻的晨雾,
# 冲:冲开。
"看放重重叠叠山":看着重重叠叠的山峰就像从雾中闪出。
# 放:闪出。
"碧穗吹烟当树直":在稻穗碧绿的原野可以远远的看见从农家飘出的像树一样直的炊烟,
# 吹:一作炊。,碧穗:像谷类植物的花果或果实生长的青绿色部分。
"绿纹溪水趁桥弯":青绿色的溪水轻快地流着,遇到桥湾便产生了波纹。
"清禽百啭似迎客":百鸟和鸣仿佛奏起了悠扬婉转的迎宾曲,
# 清禽百啭:清晨百鸟和鸣。
"正在有情无思间":有意无意之间迎着马背上的我欢呼歌唱。
# 有情无思:有意无意之间。苏轼《水龙吟》写杨花曰:“思量却似,无情有思。”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写了自己清晨骑马游秋山的经历,描绘了沿途的所见所闻,展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山村景象。
2. 写作手法
烘托:开篇通过“破小寒”点明清秋季节,营造出清冷又适宜出游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出行时的轻松心情,为后文赏景做铺垫。细节描写:“结束晨妆”“跨鞍”为细节描写,穿好晨装,跨马出行,简单的动作细节,生动呈现出诗人出发时的状态,让读者身临其境。动静结合:如“薄薄轻轻雾,重重叠叠山”,静态的山与动态的雾相互映衬;“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炊烟的直是静,溪水的流是动,动静相衬,使画面更具美感和活力。炊烟“当树直”是静态,溪水“趁桥弯”是动态;“清禽百啭似迎客”鸟儿欢叫是动,山林环境相对是静。动静结合,让诗歌描绘的画面富有生机与活力。叠字:“薄薄轻轻雾,重重叠叠山”,运用“薄薄轻轻”“重重叠叠”这样的叠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细腻地描绘出雾的轻薄、山的连绵,强化了景物的特征,凸显皖南山区清秋黎明的朦胧美。拟人:“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将鸟儿拟人化,说它们百啭千声像是在迎接客人,赋予了鸟儿人的情感和行为,生动地表现出山林的生机,也侧面烘托出诗人愉悦的心情,使诗歌更具情趣。借景抒情:诗人将自己在繁忙公务之后的轻松愉悦之情,融入沿途的雾、山、炊烟、溪水、鸟儿等景物描写中,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真挚。
3. 分段赏析
《早发竹下》第一段,描绘诗人清晨上山。诗人以直白的笔触开篇,“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结束晨装”这一细节描写,将诗人穿戴整齐,准备开启新一天行程的画面生动展现。“破小寒”三字,点明了季节为清秋,清晨的微微寒意扑面而来,不仅营造出清冷又宜人的出游氛围,更烘托出诗人在繁忙公务之后,终于能出门散心的轻松愉悦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欢快的基调。紧接着,诗人跨马沿着山道前行,映入眼帘的是“薄薄轻轻雾,重重叠叠山”。这两句运用叠字的手法,“薄薄轻轻”细腻地刻画出雾的轻薄、缥缈之态,“重重叠叠”则将山峦的连绵起伏、层峦叠嶂展现得淋漓尽致。叠字的运用,既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与韵律美,又强化了景物的特征,生动地呈现出皖南山区清秋黎明时特有的朦胧美。在此,诗人巧妙地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静态的山峦在动态的雾气笼罩下,相得益彰。马在漫卷的轻雾中“得得”穿行,一个“冲”字,化流动的雾为静态的帏幔,仿佛马在冲破一道道轻纱;而“看放”一句,从轻雾中闪出的重重叠叠山,好似从帏幔中依次放出,化静为动。这种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的写作技巧,相生相映,构成了一幅扑朔迷离、充满奇趣的画面,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在行进过程中,对眼前美景的新奇与陶醉。《早发竹下》第二段,展现山林美景。随着峰回路转,诗人眼前展现出另一番迷人景致——“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此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炊烟比作碧穗,形象地描绘出炊烟笔直上升的形态;将溪水比作绿绸,生动展现溪水蜿蜒流淌的样子。从色彩上看,“碧”与“绿”相互映衬,鲜明夺目;从线条和态势上,炊烟的“直”与溪水的“弯”,一静一动,构成了错综变化之美,使整个画面宛如一幅精美的工笔画,玲珑剔透,有声有色。“当树”突出了炊烟从茂密树林顶端升起的山村特色,暗示村户人家被树木遮掩的情景;“趁桥”则强调溪水始终傍着小桥流逝,展现出溪涧纵横、小桥连接道路的乡村风貌。炊烟“当树直”,不仅暗示此时无风,更让人联想到炊烟下庄户人家安宁平静的生活;“弯”字精准勾勒出小溪绕山穿桥的身影,一个“趁”字,把汩汩溪流写得灵动活泼,赋予溪水以生命力。诗的尾联“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林间百鸟赋予人的情感与行为,它们百啭千声,仿佛是在热情迎接马背上的诗人。在这美妙动听的“迎宾曲”中,诗人心驰神醉,甚至恍惚间分不清鸟儿是真的有情还是出于无意。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地表现出山林的勃勃生机,同时也侧面烘托出诗人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
4. 作品点评
前人在论及诗歌创作时曾言:“作诗需要有情有景,当情与景相互交融时,便可成就佳作。”《早发竹下》正是如此,将情与景精妙融合。在诗中,诗人精准地勾勒出沿途景物的外在特点,并非单纯地对景物进行客观描绘,而是巧妙地将自身的主观体验与感受融入其中。通过选用“冲”“放”“当”“趁”等精妙字眼,赋予了诸多景物鲜活的姿态,使其情态尽显。如此一来,诗人在观赏景物时那愉悦的心情,自然而然地就从这些被赋予了情态的景物中流露出来,让读者也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彼时的心境,沉浸于诗中所营造的美妙意境。
# 刘禹锡《柳花词》说:“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李贺《咏北园新竹》第二首说:“无情有恨何人见”;杨发《玩残花》说:“低枝似泥幽人醉。莫道无情却有晴”;苏轼描写杨花的《水龙吟》也说:“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都是从《玉台新咏》卷九梁简文帝《和萧侍中子显》第一首又卷十《古绝句》第三首写葡萄,豆蔻、菟丝的诗句推演而出。范成大又把前人形容草木的话移用在禽鸟上。
现代钱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