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sān

朝代:宋作者:朱淑真浏览量:3
huǒ
shù
yín
huā
chù
hóng
jiē
tiān
chuī
nào
chūn
fēng
xīn
huān
shǒu
chóu
máng
jiù
shì
jīng
xīn
mèng
zhōng
dàn
yuàn
zàn
chéng
rén
qiǎn
quǎn
fáng
cháng
rèn
yuè
méng
lóng
shǎng
dēng
gōng
zuì
wèi
míng
nián
huì
tóng

译文

元宵之夜灯光和烟火灿烂绚丽,各种乐器吹吹打打,声音响彻云霄,与春风嬉闹。为了准备与心上人的这次相会一直在又愁又忙之中,那些过往的旧事,在回忆梦境中仍令人惊心。但愿暂时能让我们相聚在一起,不妨永远教月色朦朦胧胧。哪里有功夫去赏灯喝酒,明年元宵节未必能再次相会了。

逐句剖析

"火树银花触目红":元宵之夜灯光和烟火灿烂绚丽,

# 火树银花:民间习俗,元宵灯会往往将彩灯缀於树上,称之为“火树”。树上彩灯灿烂繁多,宛如满树银花。

"揭天鼓吹闹春风":各种乐器吹吹打打,声音响彻云霄,与春风嬉闹。

# 揭天鼓吹:形容各种乐器吹吹打打,声音响彻云霄。鼓吹:锣鼓唢呐等乐声。

"欣欢入手愁忙里":为了准备与心上人的这次相会一直在又愁又忙之中,

# 愁忙里:意为为了准备这次相会一直在又愁又忙之中。,入手:到手,指相会。,欣欢:情人。欣:武林本作新。

"旧事惊心忆梦中":那些过往的旧事,在回忆梦境中仍令人惊心。

"但愿暂成人缱绻":但愿暂时能让我们相聚在一起,

# 缱绻:形容情意缠绵,难舍难分。

"不妨常任月朦胧":不妨永远教月色朦朦胧胧。

# 常任:永远让,永远教。任:听凭。

"赏灯那得工夫醉":哪里有功夫去赏灯喝酒,

# 那:通“哪”。

"未必明年此会同":明年元宵节未必能再次相会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元夜(其三)》是宋代朱淑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描绘恋人元宵相聚的爱情诗。作者细腻刻画了恋人既喜悦又哀伤的复杂心境,字里行间满溢着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向往。开篇首联着力烘托元宵佳节的热闹氛围,为故事拉开浪漫序幕;颔联聚焦于久别恋人的重逢时刻,将他们相会时的雀跃、会后的甜蜜展现得淋漓尽致;后四句巧妙借助这对恋人的内心独白抒发深沉感怀与真挚心愿,纯用心理描写,层层递进,让诗意拔升至全新境界,动人心弦。全词将元宵佳节的热闹与个人复杂情感相交融,既有对节日盛景的呈现,又饱含对人生聚散、情感起伏的喟叹,韵味悠长,引人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作家

朱淑真(?~?),宋代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今安徽歙县)。出身仕宦家庭,幼聪慧,喜读书,文章幽艳,擅长丹青,通晓音律。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朱淑真的诗作造语婉丽流畅,自然清新,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其词意境凄凉,哀婉动人,擅长运用白描手法准确刻画人物的神态。主要作品有《愁怀》《诉愁》《旧愁》《生查子》等。著有《断肠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爱情题材的诗。描绘了一对爱人元宵相会时既高兴又忧伤的复杂心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2. 写作手法

对比:前两联中,以“旧事”与“新欢”对比,突出相聚不易,往昔分离的愁绪与此刻相逢的喜悦反差鲜明;“忆梦”和“愁忙”对比,尽显等待时的愁苦与相聚后的欢畅不同心境。后两联把良宵美景无人团圆的空寂,与情人相聚的温馨作对比,强调团聚珍贵,借对比深化情感,拓展诗意深度,凸显恋人对相聚的珍视。细节描写:“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触目红”细致描摹出元宵灯火的艳丽夺目,让人眼前一亮;“揭天鼓吹”则从听觉入手,极力展现鼓吹声的响亮喧闹,似要冲破云霄,生动地刻画出元夜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愁忙里”精准捕捉到词人在与新欢相处时,内心被忙碌裹挟、忧愁暗生的微妙状态,“惊心”一词深刻反映出往昔回忆浮现时内心的震动,这些细节将词人复杂情感具象化。正衬:首联描绘元宵夜火树银花、丝竹鼓乐的繁华盛景,映衬出恋人相聚于此的浪漫温馨,以外界环境之热闹,烘托出二人内心的甜蜜;后两联提到即便月色朦胧,只要两人缱绻相伴,也觉美好,用朦胧月色映衬恋人炽热深情。心理描写:“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直白袒露恋人内心渴望长相厮守的心理,不舍这难得相聚,哪怕牺牲赏美月色也在所不惜;结尾处通过“那得”“未必”等词,细腻展现出主人公担忧欢会短暂、期盼未来却又忐忑不安的心绪。

3. 分段赏析

前两联便紧扣元宵之夜起笔,将佳节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元宵节时,华灯璀璨,如繁星挂满树梢,熠熠生辉;烟火盛放,光芒四射,正是“火树银花”之景,辛弃疾笔下“东风夜放花千树”描绘的便是这般绚烂。与此同时,丝竹和鸣,鼓乐喧天,人们沉浸在春风般的欢声笑语里,尽情享受着欢乐。依照传统,元宵节是农历春节欢乐的延续,唐以后,京城每逢此节张灯结彩,歌舞百戏不断,热闹非凡,往往持续数日。诗中一个“闹”字堪称绝妙,它将震耳欲聋、似要掀翻天地的乐声鲜活呈现,也把人们通宵达旦狂欢的喜悦心情展露无遗。在这热闹场景之下,人群中有一对好不容易暂聚的爱人。回首过往,为等待今夜的欢会,他们熬过了无数愁苦日子;为筹备此次相聚,又耗费诸多心血。如今,在忙碌与忧愁交织中,终于迎来这难得的约会,收获新的欢乐,着实不易。其中“旧事”与“新欢”相对,“忆梦”和“愁忙”呼应,鲜明地突显了相聚的艰难以及等待的苦涩。而后两联进一步升华情感,正因为相聚如此艰辛,此次约会才显得格外珍贵。元宵佳节,月圆灯亮,处处笑语喧天,景致美不胜收,令人沉醉。然而在诗人眼中,倘若没有亲人、爱人团圆相伴,再美的良宵美景也失去意义。“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诗人袒露心声,倘若能让情意深厚、难舍难分的情人缠绵相守,即便月色夜夜朦胧又何妨?甚至觉得只要能在这短暂相聚时倾诉衷肠、互诉情意,平日里对着黯淡月光饱受相思之苦,也可坦然接受。既如此,又哪有闲暇去赏灯游乐、陶醉其中呢?况且深知这般约会难得,明年元宵或许再难有此机缘。结尾处,诗人巧用“但愿”“不妨”“那得”“未必”四个连接词婉转表意,细腻展现主人公于良宵相会时,既惋惜良宵易逝、难再重来,又极度珍惜当下短暂欢会的复杂心理波动,跳出了一般恋情诗单纯描摹欢情的窠臼,将情人团聚的价值升华至极致,让诗作的境界更为深邃,意蕴悠长,引发读者对相聚与离别的深深思索。

4. 作品点评

全诗主旨围绕对约会的珍视,着力展现情人真挚深沉的爱意。作者巧借元夜赏灯与约会场景相融,收获绝妙表达效果。相会之际的喜悦同元夜的热闹欢腾彼此呼应,可街头火树银花、熠熠华灯虽美,情人却无心沉浸,反倒有力烘托出约会的难能可贵,将缱绻情意彰显得淋漓尽致。当沉浸于爱情的甜蜜温馨时,即便外界灯火辉煌、月色澄澈,相较之下也黯淡无光。同时,在这佳节欢乐氛围中,往昔揪心往事、平日里的苦苦相思,还有对未来再会难料的隐忧,一并涌上心头,愁绪也被衬得愈发浓烈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泳《上西平·送陈舍人》

下一篇:宋·翁森《四时读书乐(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