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者阳类":龙是阳性的一类生灵,
"与时相须":与时代相辅相成。
"首出庶物":它首先出现在万物之中,
"同游六虚":与天地共游于虚空。
"能潜能见":既能潜藏隐匿,也能显露身形,
"能吸能呼":既能吸纳气息,也能呼出能量。
"能大能小":既能变得宏大,也能化为微小,
"能有能无":既能存在显现,也能消逝无形。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卒后赐谥康节。先祖为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邵雍是理学象数派创立者,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诗多为随口成章的闲适之作,诗风平易明畅,语言浅近通俗而往往寓以理趣机锋,亦有被讥为有韵之语录者,是宋代理学诗的代表,又被称为“击壤体”。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1. 分段赏析
“龙者阳类,与时相须”两句总括全诗主旨。诗人以“阳类”定义龙的属性,呼应《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阳刚精神。“与时相须”四字精妙,暗含《易经》“与时偕行”的哲学观的同时又说明其存在与运行始终与天地节律同步,体现邵雍理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核心逻辑。“首出庶物,同游六虚”展现龙的超然地位。“首出”二字化用《周易·乾卦》彖传“首出庶物”之典,将龙置于万物本源的高度。“六虚”指《易》卦六爻之位,暗喻宇宙万象,龙在其中自由游弋,既彰显其创世神性,又暗合邵雍“元会运世”的宇宙观。此联通过虚实相生的笔法,构建出宏大的哲学图景。“能潜能见,能吸能呼”聚焦龙的形态特征。四组“能”字排比,以矛盾统一的语法结构,精准捕捉龙作为神话生物的特性。“能大能小,能有能无”升华至道家境界。通过“大小”“有无”的二元辩证,揭示龙作为文化符号的多重象征,“能有能无”尤具深意,暗合邵雍“天地之消长,万物之盛衰”的宇宙循环论,将龙的形象从神话载体升华为道法自然的终极隐喻。
上一篇:宋·朱敦儒《好事近·摇首出红尘》
下一篇:宋·陆游《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