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动江边鼓吹雄":江边击鼓吹号的声音像雷声震动一样气势雄壮,
# 鼓吹雄:鼓声震天,喇叭长鸣。
"百滩过尽失途穷":经过了无数的险滩之后,那种好像到了绝路尽头的感觉消失了。
# 百滩:极言滩多。范成大诗:“连滩竹节稠。”失途穷:即失穷途,指出峡后路途坦荡。范成大《胡孙愁》诗:“仆夫酸嘶诉途穷。”
"山平水远苍茫外":山峦平缓,江水悠悠流向远方,在那一片苍茫之外,
"地辟天开指顾中":从狭窄的峡谷到开阔的江面,仿佛天地都为之开辟,就在手指顾盼之间。
# 指顾中:一指手、一回头,喻时间短暂。
"俊鹘横飞遥掠岸":矫健的鹘鸟横着飞速飞翔远远地掠过江岸,
# 鹘:隼类,猛禽,故称“俊鹘”。
"大鱼腾出欲凌空":巨大的鱼儿腾跃出水面,几乎要飞到空中。
"今朝喜处君知否":今天我高兴的地方你知道吗?
# 处:须溪本卷五作气。
"三丈黄旗舞便风":那三丈高的黄色旗帜在顺风中猎猎飞舞。
# 三丈黄旗:悬挂桅杆上的旗帜。三丈极言其长。便风:顺风。李白《送殷淑三首》:“天明尔当去,应有便风飘。”温庭筠《苏小小歌》:“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离开夷陵时夷陵江面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如“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的壮阔山水和“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的生动画面,表达了诗人船行出峡后豁然开朗的心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之情。
2. 写作手法
夸张:“雷动江边鼓吹雄”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古时放舟出峡时舟人击鼓的声音形容得如雷动一般,生动展现出鼓声响彻两岸的雄壮气势,强化了船过三峡时惊心动魄的氛围。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绘夷陵江面“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的壮阔景色,以及“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的奇特画面,抒发了诗人初出三峡时豁然开朗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尾联借“三丈黄旗舞便风”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远近结合:颔联从远处着眼,描绘出夷陵江面山平水远、江天一色的苍茫阔远之景;颈联则聚焦近处,刻画雄鹰掠岸、大鱼腾跃的生动画面,远近结合,使夷陵江面的景色层次丰富,更具立体感。对偶:“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山平”对“地辟”,“水远”对“天开”,“苍茫外”对“指顾中”,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展现出开阔辽远、气势磅礴的山水画面。
3. 分段赏析
《初发夷陵》首联“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回顾船过三峡时舟人击鼓如雷、气势雄壮的场景,三峡滩险水急、航道曲折,船行至此,闯过百滩摆脱途穷之感,诗人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颔联“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描绘出夷陵地段江面豁然开阔的景象。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江天一色,苍茫无尽,峡内与峡外对比,“地辟天开”之感油然而生,既展现出夷陵江面的壮美,又精准刻画了初出三峡时豁然开朗、乍喜还惊的心情。颈联“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用近镜头捕捉江面上的奇景,雄鹰掠岸、大鱼腾跃。“遥”“掠”凸显江面宽阔、鹰飞迅疾,“腾”“欲凌空”将鱼的活泼与腾跃之势展现得栩栩如生,与上联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生动描绘出夷陵江面的壮美与奇特。尾联“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出诗人船行出峡的喜悦,以及对故乡的渴念和对未来报国的期待。“黄旗”象征可能驰骋疆场、为国杀敌的吉兆,与前三联的客观描写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4. 作品点评
《初发夷陵》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诗人运用大笔濡染与细致勾画相结合的写景手法,远近高低层次分明地将长江美景呈现在读者眼前,尽显点染之功。诗中热情洋溢地表达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意气飞动,极具感染力。此诗虽未有名家对特定语句的经典评价和后世传颂的名句,但整体语言生动形象,对生动写景、真挚抒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陆游展现自然之美与积极情感的佳作。
# 全诗宛如一幅峡江全景图,既有大笔渲染,又有细笔勾描;有远景,又有近景;前瞻后顾,意趣横生。
不详现代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新霞《历代律诗选评》
上一篇:宋·郭祥正《金山行》
下一篇:宋·无名氏《失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