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绿低窗暗":浓绿的槐叶低向明窗室中有些发暗,
"榴红照眼明":艳红的石榴花盛开光彩耀眼明。
# 榴红照眼明:榴红”句:化用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诗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照眼,犹耀眼。
"玉人邀我少留行":美人邀我稍作停留不必远行。
# 留行:挽留。,少:稍。,玉人:美人,指歌女。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无奈行期已到烟雨迷漾中画船扬帆轻轻。
"柳叶随歌皱":只见她柳眉伴着离歌紧皱,
# 柳叶:喻指女子之眉,眉似柳叶,故称。
"梨花与泪倾":梨花面容有泪流倾。
# 梨花:指美女面似梨花之娇美。
"别时不似见时情":离别的情景确实不像初见时的欢乐之情。
"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今夜月光明照的江上我在船中酒醉刚刚清醒。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写赠别的词。描绘了行客与伊人离别之际,行舟待发,两人难分难舍的凄楚场景。上片借初夏“暗绿”“明红”的景色对比渲染别离氛围,下片以乐景写哀情,表达出离别时的不舍与别后的悲凄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以槐树绿叶繁茂使室内昏暗,与室外榴花火红耀人双眼形成对比,从色彩与光度上突出差异,烘托人物心情与环境氛围。比喻:“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将伊人的双眉比作柳叶,脸庞比作梨花,以“皱”眉和“倾”泪生动刻画其伤离的形象。
3. 分段赏析
《南歌子·槐绿低窗暗》上片首二句“槐绿暗窗纱,榴红明眼目”运用工整对仗与色彩对比,槐叶的深绿遮蔽窗纱形成室内幽暗氛围,与窗外明艳的榴花形成光度反差,通过环境明暗映射人物内心的离别愁绪。“玉人邀我少留行”以白描手法直述离别场景,展现伊人挽留的实况;“无奈一帆烟雨、画船移”转折自然,烟雨意象既写实景又喻心境,画船启程的动态强化了空间分隔的必然性。下片“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采用双重比喻,以柳叶弯曲形态类比蹙眉情态,取梨花带雨的视觉特征比拟泪落如雨,通过植物意象将抽象情感具象化。“别时”句通过今昔场景对比,用往昔欢聚记忆反衬当下离别痛苦,时空跳跃形成情感张力。结尾“惟有夜来归梦,尽绕浔阳城”借鉴柳永以景结情手法,将绵延思念转化为可触的梦境空间,虚实相生的写法拓展了词境深度。全篇结构严谨;上片室外明艳与室内幽暗的环境对照,与下片现实离别和往昔欢聚的情感对比形成呼应;“槐绿、榴红”的植物对仗与“柳叶、梨花”的比喻体系构成意象网络。词中未用典故,通过白描、比喻、时空对照等手法,在工整对偶与自然叙写间取得平衡,体现了宋代婉约词注重意象经营、擅长以物喻情的创作特点。
4. 作品点评
此词堪称黄庭坚以雅笔写俗情之作,全篇熔铸前人诗意而不着痕迹,通过斑斓设色与精巧构思,将市井情爱升华至文人雅境。上阕"槐绿""榴红"工对精妙,以"窗暗""眼明"的明暗反差强化视觉冲击,形成冷暖交织的绮丽画卷,深得杜甫"江碧鸟逾白"的设色精髓。下阕独创"柳叶""梨花"之喻,既承温庭筠"鬓云欲度香腮雪"的婉约风致,又以"皱""倾"的动态描摹突破静态比拟,使离人愁容跃然纸上。全词摒弃江西诗派惯用典故的习气,纯以白描勾勒辅以秾丽敷彩,在黄庭坚词作中独树"清空雅炼"之风。
# 婉而有韵,丽而能雅。上半首叙欲别之前,“画船”句摇曳生姿,有“每闻清歌,辄唤奈何”之意。后半首“柳叶”喻眉,“梨花”喻面,结句扁舟独夜,酒醒梦回,不言愁而愁怀无际,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句,同其怅惘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