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nán
qiān
suì
zāo
fēng
léi
zhī
zhé
gàn
āi
lún
qūn
yòng
tiān
suǒ
shè
qiū
shuǐ
chū
luò
jiāng
lái
qiàn
kōng
wǎn
zhuǎn
ruò
ěr
qiào
shòu
cuī
wéi
zhū
gōng
bèi
què
liú
chū
zhōu
zhǔ
zhī
shuí
tuī
shū
chuāng
zhèng
duì
yún
dòng
cóng
chū
páng
yōu
huáng
zāi
shì
jiān
zhuó
chēng
suō
zhāo
zhēn
qiān
huí
tiān
gōng
jiě
shì
shí
jìn
méi
tái
qiū
suǒ
gèng
míng
táng
cái

译文

千年枯楠遭遇风雷侵袭,枝叶折断主干受损真令人悲哀。形态弯曲无用被上天赦免,秋水刚退时随江水漂浮而来。嵌空处宛转如耳鼻一般,峭瘦挺拔起来多么高耸。华美宫殿留不住它,忽然出现在洲渚上不知谁推来。书窗正对着开启的云洞,丛菊刚在幽竹旁栽种。这里安置你十分适宜相称,早晚抚摸观赏真有上千回。天公善解人意下了十日雨,洗去泥垢滋养出莓苔。一丘一壑的隐居生活我所赞许,不必再羡慕可做朝堂栋梁的木材。

逐句剖析

"枯楠千岁遭风雷":千年枯楠遭遇风雷侵袭,

"披枝折干吁可哀":枝叶折断主干受损真令人悲哀。

"轮囷无用天所赦":形态弯曲无用被上天赦免,

"秋水初落浮江来":秋水刚退时随江水漂浮而来。

"嵌空宛转若耳鼻":嵌空处宛转如耳鼻一般,

"峭瘦拔起何崔嵬":峭瘦挺拔起来多么高耸。

"珠宫贝阙留不得":华美宫殿留不住它,

"忽出洲渚知谁推":忽然出现在洲渚上不知谁推来。

"书窗正对云洞启":书窗正对着开启的云洞,

"丛菊初傍幽篁栽":丛菊刚在幽竹旁栽种。

"是间著汝颇宜称":这里安置你十分适宜相称,

"摩挲朝暮真千回":早晚抚摸观赏真有上千回。

"天公解事雨十日":天公善解人意下了十日雨,

"洗尽泥滓滋莓苔":洗去泥垢滋养出莓苔。

"一丘一壑吾所许":一丘一壑的隐居生活我所赞许,

"不须更慕明堂材":不必再羡慕可做朝堂栋梁的木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山》是南宋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剑南诗稿》,作于作者晚年退居家乡期间。诗中先写千岁枯楠遭风雷折损后随秋水浮江而来,描绘其嵌空如耳鼻、峭瘦崔嵬的形态;再写木山置于书窗云洞旁、丛菊幽篁间的适宜之景,借“珠宫贝阙留不得”暗喻繁华易逝,最终以“一丘一壑吾所许”直抒安于山野、不慕荣利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陆游处于晚年退居家乡期间,见一块经风雷摧残后随秋水而来的木山奇石,被其独特形态吸引,又有感于自身境遇,遂创作这首诗,借木山寄托甘于淡泊、远离庙堂的志趣。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介绍了诗人对木山奇石的观察与感悟,描绘了枯楠遭风雷、浮江而来的经历及嵌空峭瘦的形态,体现了自然与心境的交融,营造了清幽的氛围,表达了安于山野、不慕荣利的隐逸情怀。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丛菊初傍幽篁栽”中“丛菊”与“幽篁”为隐逸意象,菊花象征高洁隐逸,竹子代表坚韧清雅。二者与木山、书窗、云洞组合,共同营造出清幽雅致的生活场景,寄托诗人对闲适淡泊生活的喜爱。“天公解事雨十日,洗尽泥滓滋莓苔”中“雨”“莓苔”为自然意象,雨水洗去泥垢显洁净,莓苔滋生添生机。通过雨后木山的清新之景,强化环境的清幽,暗含对自然馈赠的欣慰与对宁静生活的满足。

3. 分段赏析

“枯楠千岁遭风雷,披枝折干吁可哀”开篇写千岁枯楠遭遇风雷摧残,枝叶折断、主干受损,“吁可哀”直抒对枯楠不幸遭遇的同情,既交代木山的由来,也为后文写其“无用”却得自在做铺垫,情感质朴真切。​“轮囷无用天所赦,秋水初落浮江来”写枯楠因形态弯曲无用而被上天“赦免”,秋水初落时随江漂浮而来。“无用”暗含对世俗功利的否定,“浮江来”赋予木山漂泊而至的动态感,为其增添了几分奇遇色彩。​“嵌空宛转若耳鼻,峭瘦拔起何崔嵬”细致描绘木山形态,嵌空处如耳鼻般宛转,整体峭瘦挺拔、高耸直立。“若耳鼻”的比喻生动形象,“崔嵬”凸显其气势,展现木山的奇特与不凡,流露出诗人的欣赏之情。​“珠宫贝阙留不得,忽出洲渚知谁推”说木山连华美宫殿都留不住,忽然出现在洲渚之上不知被谁推来。“珠宫贝阙”喻繁华之地,“留不得”暗喻繁华易逝,“忽出洲渚”则增添了木山的神秘感与自在随性。​“书窗正对云洞启,丛菊初傍幽篁栽”写木山置于书窗正对云洞之处,旁边刚栽下丛菊与幽篁。勾勒出清幽雅致的环境,书窗、云洞、菊、竹与木山相映成趣,营造出闲适的氛围,暗含对这种生活的喜爱。​“是间著汝颇宜称,摩挲朝暮真千回”直言木山置于此处十分适宜,诗人早晚都会摩挲观赏千百回。“颇宜称”点出木山与环境的契合,“摩挲千回”的细节生动展现诗人对木山的喜爱与朝夕相伴的亲密,情感真挚。​“天公解事雨十日,洗尽泥滓滋莓苔”写天公善解人意下了十日雨,洗去木山泥垢并滋养莓苔。“解事”赋予天公人格化特征,雨后木山更显清新自然,莓苔生长增添生机,暗含诗人对自然馈赠的欣慰。​“一丘一壑吾所许,不须更慕明堂材”以“一丘一壑”表自己向往的生活,直言不必羡慕可做朝堂栋梁的“明堂材”。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表达甘于山野淡泊、不慕荣利的隐逸情怀,收束全诗,态度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菩萨蛮·香莲烛下匀丹雪》

下一篇:宋·方回《千叶桃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