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十月早梅春":荆州十月已是早梅初开的初春,
"徂岁真同下阪轮":流逝的岁月如同下坡的车轮般飞快。
"天地何心穷壮士":天地本无心使壮士困厄,
"江湖从古著羁臣":江湖自古便困顿着漂泊的忠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暮色中于长亭痛饮至酣畅,
"慷慨悲歌白发新":白发新生时慷慨悲歌以抒怀。
"欲吊章华无处问":想凭吊章华台却无处可寻,
# 华:自注:须溪本卷六作台。
"废城霜露湿荆榛":唯见废城中的荆榛被霜露浸湿。
# 荆榛:荆树丛。,废城:指郢城。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借古讽今的爱国诗。诗歌描绘了诗人途经楚故都郢的所见所感,借对楚国旧都的慨叹和对屈原的思慕,表达了对宋朝国土丧失的痛惜,以及对屈膝苟安、腐败昏聩的南宋小朝廷的怨愤,体现出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对比:首联“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将荆州十月梅花早开的早春景象与时光飞逝如车轮下山的迅速形成对比,突出岁月流逝之快,引发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借景抒情:尾联“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借章华台荒废,只剩霜露打湿荆榛的荒凉之景,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叹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开篇描绘荆州十月梅花绽放,展现出早春的生机,但随即感叹时光流逝如同车轮下山般迅速,为全诗奠定了感慨时光的基调。颔联“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诗人发出悲愤质问,为何天地要让壮士陷入困境,江湖中自古就有羁留的臣子,这两句将个人的失意与历史的沧桑相联系,深化了情感。颈联“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刻画了诗人在长亭中从日暮痛饮到慷慨悲歌,以至于白发渐生的形象,生动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愤懑与无奈。尾联“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诗人想要凭吊曾经繁华的章华台,却无处可寻,看到的只有荒废的城池,霜露打湿荆榛,一片荒凉,借这衰败之景,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怀和自身壮志未酬的悲愤推向高潮,全诗层层递进,情感沉郁厚重,展现出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下一篇:宋·苏轼《点绛唇·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