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kǒu
zhì
yīng
zhōu
wàng
yuè
yáng
yuán
zhōng
chéng

朝代:唐作者:刘长卿浏览量:2
tīng
zhōu
làng
yān
chǔ
xiāng
miǎo
rán
hàn
kǒu
yáng
xié
niǎo
dòng
tíng
qiū
shuǐ
yuǎn
lián
tiān
chéng
bèi
lǐng
hán
chuī
jiǎo
shù
lín
jiāng
chuán
jiǎ
shàng
shū
yōu
hàn
shì
cháng
shā
zhé
jīn
lián

译文

放船时汀洲上多么晴朗,没有风浪也没有烟霭迷离,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无际。在汉口的夕阳中不时可见渡江的鸟雀侧身奋飞,洞庭湖满涨的秋水,和远天连成蔚蓝一气。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临江的那棵独树,黑夜里停泊着我的小船。贾谊上书只因他心忧国事,为了汉室的长治久安,他不幸远谪长沙,古今来令人深深地哀惋。

逐句剖析

"汀洲无浪复无烟":放船时汀洲上多么晴朗,没有风浪也没有烟霭迷离,

# 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鹦鹉洲。

"楚客相思益渺然":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无际。

# 渺然:遥远的样子。,楚客:客居楚地之人。此为诗人自指,也暗指屈原。

"汉口夕阳斜渡鸟":在汉口的夕阳中不时可见渡江的鸟雀侧身奋飞,

# 鸟:飞鸟。暗合鹦鹉。,汉口:即上夏口。这里指汉水入口处。

"洞庭秋水远连天":洞庭湖满涨的秋水,和远天连成蔚蓝一气。

# 洞庭:洞庭湖,在湖南北部,长江以南。

"孤城背岭寒吹角":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

# 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孤城:指汉阳城。城近大别山。

"独戍临江夜泊船":临江的那棵独树,黑夜里停泊着我的小船。

# 戍:一作树。

"贾谊上书忧汉室":贾谊上书只因他心忧国事,为了汉室的长治久安,

# 贾谊上书: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

"长沙谪去古今怜":他不幸远谪长沙,古今来令人深深地哀惋。

# 长沙谪去:指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谪去,一作“迁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是唐代刘长卿所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为诗人遭贬后触景感怀之作,首联借江上浪烟寄寓对被贬岳阳友人的思念;中间两联叙写途中见闻;尾联以贾谊典故劝慰友人,也自道人生遭际。诗中情景交融,善用典故。语言圆熟,意境开阔,结构紧凑,是其贬谪题材诗作中的成熟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758年),彼时诗人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至夏口一带。他自夏口乘船启程,夕阳西垂之际到达鹦鹉洲。眼前之景触动情思,遂写下此诗,寄赠给远在洞庭湖畔的源中丞。这是一首遭贬后的触景感怀诗。诗里饱含着对被贬岳阳的源中丞的怀念与同情,同时,诗人借怜惜贾谊被贬长沙之事,暗喻自己的贬谪遭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贬谪、怀人题材的诗。描绘了诗人自夏口至鹦鹉洲途中所见之景,借景抒发对被贬友人源中丞的思念与同情,同时也倾诉了自己仕途遭际的忧愤。

2. 写作手法

夸张:“楚客相思益渺然”。诗人将自己对友人源中丞的相思之情用“益渺然”来形容,极度夸大了这份思念的程度,仿佛这份相思之情如同浩渺无边的江水,没有尽头,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浓烈与深沉。直接抒情:“楚客相思益渺然”。“楚客”点明诗人身份,“相思”一词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毫无遮掩地抒发了自己对远在洞庭湖畔源中丞的深切相思,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内心澎湃的情感。用典:“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一句,巧用贾谊的典故。西汉时期,贾谊心怀对汉室的忧虑,多次上书建言献策,却因触犯权贵,被贬至长沙。作者在诗中以贾谊自比,同时将友人源中丞的被贬与贾谊的遭遇相联系。一方面表达了对友人源中丞因忠言直谏却遭贬谪的同情,另一方面也借古伤今,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这种不公平政治现象的无奈与感慨。

3. 分段赏析

首联,“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上句描绘出鹦鹉洲所在江面风平浪静、烟霭全无的景象,营造出一个澄澈、静谧的环境,为下文抒情做铺垫。下句“楚客”点明诗人身份,直接抒发对友人源中丞的相思之情,“益渺然”三字将相思之情极度夸张,使其与浩渺江水相融合,展现出一种情与景交融的艺术妙境,情感表达直白而强烈。颔联“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从描写角度看,上句实写诗人回望汉口所见的傍晚之景,夕阳西下,鸟儿斜飞渡江,“斜”字生动地勾勒出鸟的动态,使画面充满生机又略带一丝惆怅;下句则是虚拟友人所在的洞庭景色,秋水浩渺,与天相连,“远”字拓展了空间感,营造出辽阔、渺茫的意境。在构图上,一近景一远景,一实一虚,形成对比又相互映衬,诗人的情思在这虚实之间延伸,巧妙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已跨越空间限制。颈联“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此联从时间上由夕阳西下过渡到夜晚,描绘的景物充满孤寂、凄寒之感。“孤城”“寒吹角”“独戍”“夜泊船”等意象,既是对眼前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心境的外化。“孤”“寒”“独”等字,将诗人被贬后的孤独、悲苦以及身处异地的凄凉,还有战乱带来的不安,都融入到景物之中,含蓄地表达出内心复杂的情感。尾联“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运用贾谊的典故,以贾谊上书言事却被贬长沙,类比友人源中丞被贬的遭遇,含蓄地表达出对友人被贬的不平与同情。“古今怜”三字,不仅强调这种遭遇是历史性的悲剧,更隐含了诗人自己曾遭贬谪的同病相怜之感,使诗歌主旨得以深化,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蕴藉。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是诗人向友人遥寄相思、倾诉内心隐痛之作,情感深沉且真挚,语言工整又流畅。尤其是中间两联,表面描绘景物,实则暗中寄寓情思,相辅相成,尽显中国古典抒情诗的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直说浅露。右丞则云: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后出塞五首》

下一篇: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