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风细雨作春寒":初春细细微微的小风夹杂着小雨还有一点寒意,
"对尊前":在酒樽前刚想畅饮,
# 尊前:酒樽的前面。尊,同“樽”。
"忆前欢":却回忆起以前的欢乐时光。
"曾把梨花":那时寂寞无欢,只有手拈梨花,
# 梨花:梨树的花,代表着唯美纯净的爱情,但是也有谐音离别的意思。,把:持,拿。
"寂寞泪阑干":任泪水流淌过如花的脸际。
# 阑干:眼眶。
"芳草断烟南浦路":还记得南浦分别时的情景:芳草萋萋,云烟漠漠,他的背影消失在远方,
# 南浦:情人别离地点的代称。
"和别泪":那一刻,柔肠寸断,泪眼模糊,
"看青山":满心悲戚地望着远处的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想起昨夜梦中,与伊人喜结重聚之缘,心思缱绻间竟悄然无语。
# 梦夤缘:指梦见攀附上升,也就是在空中飞举飘升一类的梦。夤缘:连络,绵延。
"水云间":在那水色云光缭绕之处,
"悄无言":我们默默无言,深情相依。
"争奈醒来":怎奈突然醒来,
# 争奈:怎奈;无奈。
"愁恨又依然":愁情恨意仍在。
"展转衾裯空懊恼":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面对空空的被褥,满心懊恼却又无可奈何,
# 衾裯:指被褥床帐等卧具。
"天易见":只叹苍天容易望见,
"见伊难":想要再见到你,却是难上加难。
# 伊:彼,他,她。
宋代作家
朱淑真(?~?),宋代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今安徽歙县)。出身仕宦家庭,幼聪慧,喜读书,文章幽艳,擅长丹青,通晓音律。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朱淑真的诗作造语婉丽流畅,自然清新,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其词意境凄凉,哀婉动人,擅长运用白描手法准确刻画人物的神态。主要作品有《愁怀》《诉愁》《旧愁》《生查子》等。著有《断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介绍了朱淑真曾有自由婚恋的幸福,后被父母主婚嫁给俗吏,因志趣难合愤然离去。描绘其失恋后的悲愁,像棒打鸳鸯、琼枝错插般痛苦哀怨,愁绪郁结,陷入恨、愁、悲、病、酒的凄惨境地。营造出凄凉氛围,表达对不幸婚姻的愤懑、逝去爱情的眷恋与命运捉弄的哀伤,借《赏春》之题抒发内心愁绪。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上片“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借凄风苦雨之景,衬词人借酒忆旧的落寞,以景触情;“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用落寞之景含离别哀愁,情融于景,尽显内心创痛,让读者深切感知其悲伤。倒叙:下片先写“昨宵”梦境,后述梦醒煎熬,将昨夜梦境后置。本应先叙之事放后,打破常规叙事顺序,服从词调格律,突出对心上人思念之切,强化情感冲击。白描:“展转衾裯空懊恼”,直白勾勒词人醒来后辗转难眠、满心懊恼之态,不事雕琢,用简洁笔触细腻展现心理与动作,将思念之苦描绘得真切可感。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宛如一场旧梦的缓缓铺陈,女词人带着满心的怅惘,缓缓踏入回忆的漩涡,回溯那段青涩却又苦涩的初恋时光。彼时的爱恋,仿若春日里过早凋零的繁花,徒留满地残香,欢愉的瞬间少之又少,如星子般零星散落,而悲伤与创痛却似连绵的秋雨,淅淅沥沥,将她的心淋得湿透。在这诸多回忆片段里,她独独拾起了最令人心碎的那一幕。“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你瞧,那是一个怎样的春日啊!料峭的寒风裹挟着细密的雨丝,肆意侵袭,天地间一片凄迷混沌,仿若连春日都失了生机。女词人独坐窗前,面前的酒樽在黯淡的光影里泛着冷光,她抬手,将一杯又一杯的酒灌入喉中,试图借这辛辣的液体,驱散心头的寒意,也唤醒那些沉睡的温暖往昔。就在这微醺之际,往昔的欢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可这回忆啊,恰似一把双刃剑,刚泛起一丝甜蜜,紧接着便是蚀骨的疼痛。当她喃喃道出“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时,那尘封已久的离别场景轰然重现。“曾”字仿若一道开启记忆之门的咒语,心爱之人的身影在那扇门后逐渐清晰。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消失在芳草萋萋、烟雾缭绕的南浦路尽头,那路,仿若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生生将两人隔开。而她,就那样伫立在原地,手中紧握着一朵洁白的梨花,那花瓣在风中瑟瑟发抖,恰似她此刻颤抖的心。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肆意地在脸颊上纵横,她的目光越过眼前的荒芜,望向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那山,此刻成了她与恋人之间最遥远的阻隔。这凄清的画面,这饱含着悲凉与酸楚的景致,每一处细节都渗透着她对心上人的眷恋不舍,读来,仿若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人心,让人痛彻心扉。下片场景陡然一转,夜幕笼罩,万籁俱寂,女词人在这静谧的夜色里,坠入了一场短暂而又珍贵的梦境。“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那是怎样一个如梦似幻的境域啊!云雾缭绕,水汽氤氲,仿若人间仙境,又似混沌未开之地。就在这片迷茫之中,她心心念念的人儿仿若从天而降,静静地站在她的面前。两人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又哽在喉间,最终化作一片沉默。这般来之不易的相见,纵是在梦中,也足以慰藉她那颗干涸已久的心。奈何,梦境终究是梦境,最是易碎。“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当清晨的第一缕光透进窗棂,女词人从美梦中陡然惊醒,那一瞬间,现实的冰冷如潮水般将她淹没。满心的愁绪与恨意,仿若前夜的风雨,未曾停歇,反而愈发汹涌。她试图重新闭上眼睛,抓住那残留的一丝梦境,可辗转之间,却只有无尽的懊恼。“展转衾裯空懊恼”,她在冰冷的衾被之间来回翻覆,每一次动作,都像是在与内心的痛苦挣扎对抗。那曾经美好的梦境,此刻成了最残忍的折磨,将她心底的辛酸与思念,一点点勾起,又一点点放大。最终,在这无尽的煎熬里,她发出了绝望的呼喊:“天易见,见伊难。”这一声呼喊,仿若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将她对爱情的执着、对命运的不甘,展现得淋漓尽致。下片全程运用白描手法,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将女词人的心理变化、细微神情以及辗转动作,刻画得入木三分。每一个意象,无论是缥缈的云水,还是冰冷的衾裯,都鲜明而又生动,仿若触手可及。整首词情感真挚深沉,如同一曲哀婉的悲歌,在悲凉的旋律里,又隐隐透着一股倔强与执着。它没有在无尽的哀怨中沉沦,而是在悲伤的底色上,勾勒出追求爱情的勇敢线条,让每一个听闻的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为之感愤,为之久久回味。
4. 作品点评
此词开篇勾勒春景,然笔触并非明媚,而是着墨于凄寒之态,以此为引,顺势转入对往昔欢乐的追忆。但令人意外的是,忆“前欢”之际,衔接的竟是闺阁中的孤寂落寞与送别时的黯然神伤。行文至过片,陡然折入对梦境的重温与思忖,仿若带人穿梭虚实之间。待收尾时,又骤然回归现实,以一句痛彻心扉的话语戛然而止。这般起承转合,尽显沉郁顿挫之风,与风格温婉含蓄的《谒金门》相较,二者格调迥异,各有千秋,令人品咂回味。
# 李清照《如梦令》,写出妇人声口,可与朱淑真并擅词华。
明李攀龙
# 这首词感情深挚,意象鲜明,意境哀婉。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神情、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心上人的刻骨相思,以及追求美好爱情的执著精神。
现代河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彭功智《唐宋爱情诗词精品鉴赏》
上一篇:宋·李好古《谒金门·花过雨》
下一篇:宋·张嵲《野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