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时似雪":花开的时候像雪,
# 开时似雪:卢照邻《梅花落》:“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谢时似雪":凋谢的时候仍然像雪,
# 谢时似雪:杜审言《大酶》:“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花中奇绝":在百花之中的确是绝无仅有。
# 花中奇绝:花中奇物而绝无仅有。
"香非在蕊":散发出来的清香不在花蕊,
"香非在萼":也不在花萼,
"骨中香彻":而是从骨子里飘荡出来的,清香透彻。
# 骨中香彻:梅花的香气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彻,透。宋魏了翁《次韵苏和甫雨后观梅》:“疏影照人骚梦冷,清香彻骨醉痕锁。”
"占溪风":占尽了从小溪吹来的轻风,
"留溪月":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
"堪羞损、山桃如血":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惭得减损了自己的容颜。
# 堪羞损、山桃如血:可以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羞惭而减损自己的容颜。堪,可以,能够。损,煞。很的意思。
"直饶更、疏疏淡淡":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
# 直饶更、疏疏淡淡:即使枝叶花朵再疏淡。直饶:即使。
"终有一般情别":终究另有一种非其他媚俗之花可与之相比的情致。
# 终有一般情别:终究另有一种情致(非其他媚俗之花可比)。
北宋文学家
晁补之(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曾任礼部郎中、国史编修官、知河中府等职。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散文流畅,论政、论史之作,比较注重“事功”,主张以武力收复幽蓟十六州。诗尤以乐府与古体见长,骨力道劲,辞格俊逸。词的风格与苏东坡的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之外,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不作绮艳语。代表作品有《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摸鱼儿》等。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盐角儿・亳社观梅》是一首咏物词。在这首咏梅词中,词人描绘了梅花的非凡的神韵和高洁的品格,也体现了自己所向往的人格的写照,词人在梅花的高洁的品格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2. 写作手法
对比:“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山桃浓烈艳丽为对比,梅花独占了小溪的轻风和明月,即便梅枝疏淡,亦难掩其超凡情致,还将那鲜艳山桃花羞怯惭愧得减损了几分颜色,可见梅花的气质和神韵的超凡脱俗。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色”“香”双绝勾勒梅花风骨。“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连用叠句,通过字词微调,强化梅花自绽至谢始终如一的莹白如雪,迥异于他花随花期变色的常态,赋予其纯粹高洁的象征意味,为全篇奠定超凡基调。紧承其后的“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以同构句式突破对花香的常规认知——摒弃花蕊、花萼等表层载体,直指梅香“透骨”的深邃特质,将香气升华为内在品格的具象化表达,与前句“色绝”呼应,从感官维度完成梅花形神兼备的立体塑造。下阕借对比与留白深化梅之神韵。“占溪风,留溪月”赋予梅花以主动姿态,独揽溪畔风月,构筑清幽超凡之境;“堪羞损、山桃如血”则以山桃浓烈艳丽为对比,凸显梅花不事张扬的雅致风骨。结句“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跳出物象表层,即便梅枝疏朗、香韵清浅,亦自有媚俗之花难及的超凡情致——疏影含横斜之韵,淡香藏幽远之美,最终将梅花品格升华为超然物外的精神象征。
4. 作品点评
在这首咏梅词里,词人笔下的梅花兼具非凡神韵与高洁品格,实则为其心之所向的人格映照。词人借梅之清雅风骨,寄寓了自身的志趣与情操。
# 晁无咎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所为诗余,无子瞻之高华,而沉咽则过之。
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 学东坡者,必自无咎始,再降则为叶石林,此北宋正轨也。
不详张尔田《忍寒词序》
# 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意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
《宋史·文苑传》
下一篇:宋·苏辙《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