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腊初雪霁":腊月将尽,一场初雪刚刚停歇,天气放晴。
"梅白飘香蕊":洁白的梅花绽放,散发出阵阵芬芳。
"依前又还是":和往常一样,
"迎春时候":又到了迎接新春的时候,
"大家都备":家家户户都在忙碌准备。
"灶马门神":贴上灶马和门神,
"酒酌酴酥":斟满酴酥酒,
"桃符尽书吉利":在桃符上写下满满的吉祥话语。
"五更催驱傩":五更时分,催促着举行驱傩仪式,
"爆竹起":爆竹声随即响起。
"虚耗都教退":希望能把一切虚耗等不祥之物统统驱赶出去。
"交年换新岁":旧年过去,新年到来。
"长保身荣贵":祈愿长久地保持自身荣耀富贵。
"愿与儿孙、尽老今生":愿与儿孙相伴,度过此生,
"祝寿遐昌":祝愿寿命绵长,
# 祝:一作神。
"年年共同守岁":年年都能一起守岁。
北宋文学家
晁补之(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曾任礼部郎中、国史编修官、知河中府等职。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散文流畅,论政、论史之作,比较注重“事功”,主张以武力收复幽蓟十六州。诗尤以乐府与古体见长,骨力道劲,辞格俊逸。词的风格与苏东坡的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之外,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不作绮艳语。代表作品有《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摸鱼儿》等。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1. 分段赏析
“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这两句描绘的是腊月将尽之时,一场初雪刚刚停止,天气放晴的景象。“残腊”点明了时间,是一年中最后的时光,给人一种岁月更迭的紧迫感。“初雪霁”则营造出雪后初晴的清新意境,天空澄澈,大地银装素裹。“梅白飘香蕊”承接雪后之景,洁白的梅花在雪中绽放,散发着淡雅的香气。一个“白”字,写出了梅花的纯净洁白,与雪相互映衬;“飘香蕊”则从嗅觉角度,生动展现了梅花的芬芳,让人仿佛能闻到那丝丝缕缕的清香。此二句通过对雪后梅花的描写,既渲染出冬日的清幽氛围,又暗示春天即将来临,为后文迎春的热闹场景做了铺垫。“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这三句承接前文,直接点出迎春这一主题。“依前又还是”强调迎春这件事年年如此,有着固定的传统和规律,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转和传统习俗延续的感慨。“迎春时候”明确了时间节点,此时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迎接新春上。“大家都备”则描绘出人们积极准备迎春的状态,一个“备”字,虽简单却富有画面感,让人联想到家家户户忙碌地筹备年货、打扫房屋、准备迎春用品的场景,体现出人们对迎春的重视和对新年的期待。“灶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此句详细描写了迎春时的各种习俗。“灶马门神”是古代春节时张贴的神像,灶马用于祭灶,祈求灶神保佑家庭平安、饮食丰足;门神则用以驱邪避灾,守护家门。“酒酌酴酥”指的是饮用酴酥酒,这是古代春节时的一种饮酒习俗,人们认为饮用酴酥酒可以驱邪防疫,保佑新年身体健康。“桃符尽书吉利”中,桃符是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上面书写吉祥话语,后来演变成春联。这里“尽书吉利”强调了人们在桃符上书写的都是对新年美好的祝愿,这些习俗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古代迎春时浓郁的节日氛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更催驱傩,爆竹起。虚耗都教退。”这三句描绘了新年交替时的驱傩场景。“五更”是古代夜晚的计时单位,也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刻。“催驱傩”指催促着举行驱傩仪式,驱傩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人们戴着面具,扮作神灵或猛兽,通过舞蹈和呼喊来驱赶疫病和邪祟。“爆竹起”形象地写出了爆竹在此时响起,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不仅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更有驱邪避灾的寓意。“虚耗都教退”则直白地表达出人们希望通过驱傩和爆竹,将一切不祥之物,如虚耗(传说中的鬼怪,会让人财物虚耗)都驱赶出去,迎来一个吉祥的新年,体现出人们对新年平安、富足的祈愿。“交年换新岁。长保身荣贵。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神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这几句是作者在新年到来之际发出的美好祈愿。“交年换新岁”简单直接地表明新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充满了希望和未知。“长保身荣贵”表达了对自身仕途顺利、荣华富贵的期盼。“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神寿遐昌”则体现出对家人的关爱和祝福,希望能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一生健康长寿。“年年共同守岁”进一步强调了希望一家人能够岁岁团圆,共同度过每一个新年,这份对家庭团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质朴而真挚,将全词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展现出浓浓的亲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