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
·
yùn
lín
shèng
chūn

朝代:宋作者:晁补之浏览量:3
wèn
chūn
cōng
cōng
dài
fēng
bàn
chí
zhòu
yōu
è
xiǎo
yuán
jiàn
yōng
péi
wèi
jiù
chuī
jìn
fán
hóng
zhàn
chūn
cháng
jiǔ
chuí
liǔ
suàn
chūn
cháng
lǎo
rén
chóu
chūn
lǎo
chóu
zhǐ
shì
rén
jiān
yǒu
chūn
hèn
shí
cháng
jiǔ
rěn
qīng
fāng
láo
jīng
kǒu
zhī
shì
táo
huā
jié
yīn
chūn
shòu
shì
shàng
gōng
míng
lǎo
lái
fēng
wèi
chūn
guī
shí
hòu
zuì
duō
qíng
yóu
yǒu
zūn
qián
qīng
yǎn
xiāng
féng
jiù

译文

试问春光,你为何这样行色匆匆,带着风伴着雨奔驰急骤。绿萼纤细香花清幽,小园里栏槛低矮,还没培育好。吹落了所有的繁花,想要长久占住春光,反倒不如垂柳。就算春天永远不会老去,人却愁春天的消逝,愁绪只在人间存在。春愁十有八九,怎忍心轻易辜负,让美酒从嘴边流过。哪里知道原来是因为桃花结子,并非因为春天消瘦。世上的功名,老年时的风味,都在春天归去的时候。最深情的还是,宴前好友青眼相看,相逢时情谊依旧。

逐句剖析

"问春何苦匆匆":试问春光,你为何这样行色匆匆,

"带风伴雨如驰骤":带着风伴着雨奔驰急骤。

"幽葩细萼":绿萼纤细香花清幽,

# 幽葩:清幽的花朵。

"小园低槛":小园里栏槛低矮,

"壅培未就":还没培育好。

# 壅培:把土或肥料培在材料根部。

"吹尽繁红":吹落了所有的繁花,

"占春长久":想要长久占住春光,

"不如垂柳":反倒不如垂柳。

"算春常不老":就算春天永远不会老去,

"人愁春老":人却愁春天的消逝,

"愁只是、人间有":愁绪只在人间存在。

"春恨十常八九":春愁十有八九,

"忍轻辜、芳醪经口":怎忍心轻易辜负,让美酒从嘴边流过。

# 芳醪:芳醇的美酒。,辜:辜负。一作孤。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哪里知道原来是因为桃花结子,

# 自是:本是,原严明。

"不因春瘦":并非因为春天消瘦。

"世上功名":世上的功名,

"老来风味":老年时的风味,

# 风味:风度,风采。

"春归时候":都在春天归去的时候。

"最多情犹有":最深情的还是,

# 最多情犹有:最多”三句:一作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尊前青眼":宴前好友青眼相看,

# 青眼:《世说新语·简傲》注引《晋百官名》载阮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康赍酒挟琴来访,籍大悦,乃对以青眼。后因谓对人重视,喜爱曰青眼。又见《晋书·阮籍传》。白居易《春雪过皇甫家》诗:“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

"相逢依旧":相逢时情谊依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是北宋晁补之创作的词作。词中描绘春景,写小园幽花未培就已被风雨吹落,以垂柳与繁花对比,流露惜春之情。词人借景抒情,将春景与人生相联系,阐明花落因结子而非春归,如同人老应看淡功名,不因失败而颓丧。此词把写景、抒情、明理自然融合,在感慨时光飞逝、年华渐逝中,也有对人生的哲思。其风格兼具豪放旷逸与沉咽之感,颇有东坡词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晁补之(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曾任礼部郎中、国史编修官、知河中府等职。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散文流畅,论政、论史之作,比较注重“事功”,主张以武力收复幽蓟十六州。诗尤以乐府与古体见长,骨力道劲,辞格俊逸。词的风格与苏东坡的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之外,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不作绮艳语。代表作品有《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摸鱼儿》等。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属于惜春题材。借小园春景中幽葩细萼被风雨吹落、繁红易逝等景象,抒发了词人惜春的愁思春恨,同时将春景与人生境遇相联系,表达了对时光飞逝、年华渐逝的感叹,以及对世态功名应看淡的人生感悟。

2. 写作手法

拟人:“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赋予“春”以人的“老”的状态,将春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春与人在时光流转中的不同,凸显人对春逝的哀愁。对比:“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将繁红易逝与垂柳占春长久进行对比,突出时光对美好事物的催逝,表达对春天短暂的惋惜。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五句,先抒寻常惜春之情,然涉及花处,皆含深意。那些被风雨吹落的花朵,是“小园低槛”内“壅培未就”的嫩蕊。风雨一来,便被吹扫殆尽;反观垂柳,春日里从鹅黄渐至翠绿,直至密可藏鸦。二三月间,正是柳芽萌发、茁壮成长之时。“吹尽繁红,占春最久,不如垂柳。”“占春最久”相对繁红易谢而言,此处既有对物情的细腻体悟,又蕴含哲理,亦体现出作者的志趣所在。接着四句“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四季更迭,春去春回,从宏观视角看,“春常不老”,此为其一。春花易谢,春柳却经久不凋,从近处、从时间维度看,春始终是万物“发生”的季节。《尔雅》有云:“春为发生。”此乃春“不老”的第二重体现。人因春逝而愁“春老”,实则自然界并无过错,不过是人们自作多情、徒增愁绪罢了。至此,作者在“惜春”这一主题上已清晰阐明自己的观点。其表达并非如陈季常《无愁可解》那般纯用理性语言,而是景语、情语兼具,还带有些许苏东坡的旷逸之风。下片承接上文“春常不老”“愁只是、人间有”的论断,结合人们以及自身的春恨表现,进行自嘲自解。“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化用“世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一成语,意即每当春去匆匆、风雨摧花之际,人们总会心生怅恨,唯有借酒消愁。此为自嘲。“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桃花凋零,实因要孕育果实,并非春之无情,故意造就“红瘦”之景。明白了这是自然规律,春恨似乎便可消解。此为自解。以上围绕“惜春”主题反复探究,从物理与哲理层面剖析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看似能解开心理的疙瘩,然而作者耗费诸多笔墨阐述自然界的道理,实则是为衬托其在政治、人生层面“春归”问题上的迷茫、苦恼与无解。这才是此词的核心主旨。“世上功名三句”直抵主题。“世上功名”即于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而言,从读书、应试、为官到建功立业的人生规划。“老来风味”指人生从少至壮,最终步入老年的阶段。于此时的作者而言,这两方面皆已至“春归时候”,即事业无成,人已垂暮。词中的这几句正是他内心感慨的写照。“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即便能借歌酒自我排解,可逝去的政治与人生青春无法复返,豪情亦难再如往昔,这才是作者难以释怀的“惜春”之情。

4. 作品点评

此词借物之常理来洞察人之情感,从而明理。花开花落,春去春来,时光流转,季节交替,皆为自然之常道,故而春归本无需惋惜。由自然规律推及人情世故,岁月流逝使人渐老,同样是人之常理,也不必为此哀叹。重要的是在暮年之际,能与挚友相聚,举金樽共饮,畅叙友情。珍视夕阳时光,积极有为,追求进取与康健。这种看似不惜实则惜的情感,让惜春之意更具价值。在这首词中,景蕴含于情内,情又融入理中,景化为情,情又入理,物与我相融无间。恰似笔锋如游龙般盘旋游走,在惜春的笔墨间,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领悟。词人以细腻笔触,将自然之景与人生感悟巧妙交织,既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透露出对生活积极态度的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

下一篇:宋·戴表元《五杂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