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狼敌国易良图":面对如虎狼般凶狠的敌国秦国,赵国想要制定出周全妥善的应对策略实在是艰难啊,
"望见将军要引车":(蔺相如)远远望见了廉颇将军,便主动要把自己的车子调转避让。
"不畏秦强畏廉斗":(蔺相如)他不害怕强大的秦国,却担心与廉颇发生内斗而损害国家利益。
"古来只有蔺相如":从古到今,能有这样以国家大局为重胸怀的,也只有蔺相如一人啊。
北宋文学家
晁补之(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曾任礼部郎中、国史编修官、知河中府等职。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散文流畅,论政、论史之作,比较注重“事功”,主张以武力收复幽蓟十六州。诗尤以乐府与古体见长,骨力道劲,辞格俊逸。词的风格与苏东坡的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之外,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不作绮艳语。代表作品有《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摸鱼儿》等。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1. 分段赏析
首句“虎狼敌国易良图”,诗人开篇便点明赵国所面临的险峻局势。秦国如虎狼般凶狠,对赵国虎视眈眈,在这样的强敌环伺之下,赵国要制定周全有效的应对策略谈何容易。一个“易”字,实则是反语,更强调了局势的艰难,为后文对人物的刻画埋下伏笔。第二句,“望见将军要引车”,此句将笔触聚焦到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蔺相如远远望见廉颇,便主动引车回避。这一细节描绘,生动展现出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安定团结,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退让的高尚品格。诗人没有直接发表议论,而是通过这一历史场景的重现,让读者自己去感受蔺相如的胸怀。最后,“不畏秦强畏廉斗,古来只有蔺相如”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也是情感的高潮。蔺相如面对强大的秦国,毫不畏惧,敢于在渑池之会上与秦王针锋相对,维护赵国尊严。然而,他真正担心的却是与廉颇发生争斗,因为将相失和会给赵国带来巨大危机。诗人在此发出由衷赞叹,自古以来,能像蔺相如这样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