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guò
yuán
tíng
绿
àn
shí

朝代:宋作者:晁补之浏览量:3
guò
yuán
tíng
绿
àn
shí
yīng
táo
hóng
zhī
绿
jiān
hóng
hǎo
yǎn
zhōng
tiān
jiào
shēng
chù
yuǎn
fēng
liú
zhǒng
ā
shuí
zhī
zuì
hóng
shēn
chù
yǒu
huáng

译文

雨后经过园亭,正是绿叶葱茏之时。樱桃红红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绿叶和红果交相辉映,让人眼花缭乱。荔枝天生生长在很远的地方,这种风流姿态又有谁能知道呢。在最红的樱桃深处有黄鹂鸟。

逐句剖析

"雨过园亭绿暗时":雨后经过园亭,正是绿叶葱茏之时。

"樱桃红颗压枝低":樱桃红红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

"绿兼红好眼中迷":绿叶和红果交相辉映,让人眼花缭乱。

"荔子天教生处远":荔枝天生生长在很远的地方,

"风流一种阿谁知":这种风流姿态又有谁能知道呢。

"最红深处有黄鹂":在最红的樱桃深处有黄鹂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雨过园亭绿暗时》是宋代词人晁补之创作的婉约词。此词以樱桃为吟咏对象,构建出明丽而含蓄的意境:上阕“雨过园亭绿暗时”以暮春雨霁为背景,“红颗压枝低”的视觉冲击与“眼中迷”的主观感受相融,通过绿红交织的色彩对比,既展现樱桃成熟时的丰艳之态,又暗含对美好易逝的敏锐感知;下阕“荔子天教生处远”以荔枝的遥不可及反衬樱桃近在咫尺却难驻留的怅惘,“最红深处有黄鹂”借禽鸟惊飞打破静谧,在动与静的张力间深化生命无常的哲思。全词通过“雨-樱-荔-鹂”的意象链与“压枝低-眼中迷-生处远”的情感递进,将物候变迁与人生况味交织,在精巧的时空架构中完成对生命哲理的诗性表达,其清丽婉转的语言风格与虚实相生的章法,体现了晁补之词“善于熔裁,造语奇崛”的艺术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晁补之(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曾任礼部郎中、国史编修官、知河中府等职。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散文流畅,论政、论史之作,比较注重“事功”,主张以武力收复幽蓟十六州。诗尤以乐府与古体见长,骨力道劲,辞格俊逸。词的风格与苏东坡的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之外,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不作绮艳语。代表作品有《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摸鱼儿》等。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雨过园亭绿暗时,樱桃红颗压枝低,绿兼红好眼中迷”。此三句描绘了一幅雨后园亭的美景图。一场雨过后,园亭周围的树木枝叶愈发繁茂,颜色也变得更加浓郁深沉,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在这郁郁葱葱的枝叶间,一颗颗鲜红的樱桃挂满枝头,沉甸甸地将树枝都压弯了。那鲜艳的红色与浓郁的绿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心醉神迷。这里通过对雨后园亭的景色描写,尤其是对樱桃的细致刻画,展现出了樱桃的鲜嫩欲滴和生机勃勃,也流露出词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和陶醉之情。下片:“荔子天教生处远,风流一种阿谁知。最红深处有黄鹂”。前两句中,词人将樱桃与荔枝进行对比,说上天让荔枝生长在遥远的地方,其风流韵味无人能知。言外之意,樱桃就在眼前,其美好可以直接欣赏和感受,而荔枝却远在天边,难以领略其风采。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樱桃的可亲可近。最后一句“最红深处有黄鹂”,则是在画面中加入了动态元素。在那樱桃最红最密的地方,有黄鹂在欢快地啼叫。黄鹂的叫声不仅为画面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也让整个场景更加富有诗意和情趣。同时,黄鹂与樱桃的红、树叶的绿相互映衬,使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和谐,进一步强化了词人对樱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仲淹《西溪见牡丹》

下一篇:宋·朱敦儒《望江南·炎昼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