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临邛":往事发生在临邛,
"旧游雅态羞重忆":回忆起当时的雅致情景,感到羞涩而难以启齿。
"解赋才高":卓文君的赋才很高,
# 解赋:会赋,相如为大辞赋家。
"好音情慧":聪慧而善解音律,
"琴里句中暗识":通过琴声和诗句暗中相识。
"正当年、似阆苑琼枝":正值青春年华,我们像阆苑中的琼枝一样美好,
# 阆苑琼枝:喻仙境中的人物。琼枝,隽美有才的人。
"朝朝相倚":每天相依相伴。
"便涤器何妨":即便像司马相如那样去清洗酒器又有何妨,
"当炉正好":守着酒炉正合适,
"镇同比翼":始终如一对比翼鸟般恩爱。
"谁使褰裳佩失":是谁使她解下衣裳、遗失了佩饰,
# 佩失:郑交甫逢江汉游女赠佩玉,数步玉失,女亦不见。,褰裳:提起衣裙下摆。
"推枕云归":就像云儿被推离枕头般飘走,
# 推枕云归:用巫山神女入梦为云雨事,喻恋人远去。
"惆怅到今遗恨积":至今让我满心惆怅,遗恨累积。
"双鲤书来":收到她的书信,
"大刀诗意":信中的诗意依然美好,
"纵章台、青青似昔":即使章台柳依然青青,也无法弥补失去的爱。
"重寻事":试图重新寻找过去的美好时光,
"前度刘郎转愁寂":但发现一切已无法重来,反而更加感到孤独和愁苦。
"谩赢得":最终。
"对东风、对花叹息":只能对着春风和花朵发出无奈的叹息。
北宋文学家
晁补之(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曾任礼部郎中、国史编修官、知河中府等职。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散文流畅,论政、论史之作,比较注重“事功”,主张以武力收复幽蓟十六州。诗尤以乐府与古体见长,骨力道劲,辞格俊逸。词的风格与苏东坡的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之外,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不作绮艳语。代表作品有《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摸鱼儿》等。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1. 分段赏析
上片:“往事临邛,旧游雅态羞重忆”这一句点明了地点和背景,临邛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遇的地方。词人提到“旧游雅态羞重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但又因为这些回忆太过美好,如今再回忆时感到羞涩和难以启齿。“解赋才高,好音情慧,琴里句中暗识”描述了卓文君的才情和智慧,他们在琴声和诗句中暗中相识,彼此倾慕。这一段突出了两人的才情和情感的契合。“正当年、似阆苑琼枝,朝朝相倚”描绘了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彼此如阆苑中的琼枝一般美好,每天相依相伴。这里用“阆苑琼枝”比喻他们的情谊和美好时光,突出了爱情的纯洁和美好。“便涤器何妨,当炉正好,镇同比翼”说明即使卓文君曾经在当垆卖酒,司马相如洗涤器皿,他们也心心相印,始终如一对比翼鸟般恩爱。这一段通过具体的细节,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和不离不弃。下片:“谁使褰裳佩失,推枕云归,惆怅到今遗恨积”表达了词人对卓文君离他而去的无奈和悲伤。这里的“褰裳佩失”和“推枕云归”比喻卓文君的离去,给词人留下了无尽的惆怅和遗恨。“双鲤书来,大刀诗意,纵章台、青青似昔”虽然收到了卓文君的书信,信中的诗意依然美好,但即使章台柳依然青青,也无法弥补失去的爱。这一段通过书信和自然景物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重寻事,前度刘郎转愁寂”词人试图重新寻找过去的美好时光,但发现一切已无法重来,反而更加感到孤独和愁苦。这里的“前度刘郎”引用了刘禹锡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词人的孤独感。“谩赢得。对东风、对花叹息”最终,词人只能对着春风和花朵发出无奈的叹息,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深深哀愁。这一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强了词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的无奈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