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相送罢":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
# 送罢:送走。
"日暮掩柴扉":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
# 柴扉:柴门,用荆条或树枝编扎的简陋的门。,掩:关闭。
"春草明年绿":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
# 明年:一作“年年”。
"王孙归不归":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此诗描写送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独具匠心的是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对别后重聚的殷切期望,这正是其超越一般送别诗之处。开篇即略去送别时的具体情景,以“送罢”二字简洁起笔,随后转而描绘别后归家的寂寞之情,这份寂寞因离别而愈发浓厚。
2. 写作手法
铺垫:诗人通过描述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为期盼友人再度归来做了充分的铺垫。象征:“春草明年绿”中春草作为自然界的元素,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更新。直抒胸臆:“王孙归不归”诗人对友人的期盼和惜别之情,通过细腻的描述和自然的流露,显得尤为真挚和深厚。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开篇即明言送别已毕,用一个平淡无奇的“罢”字,轻描淡写地掠过了送行时的千言万语和依依惜别。从相送到送罢,时间的流转在字里行间悄然跳过。接着,第二句“日暮掩柴扉”,又将笔触从白日的送别场景直接拉到了黄昏时分,时间的跨度再次拉大。诗人在这段剪接的生活中,省略了送行者期间的种种心绪,只留下了一片空白供读者自行填补。有过离别经历的人都知道,离别的那一刻固然令人心碎,但真正的寂寞和惆怅,往往在别后的黄昏时分更为浓烈。在这离愁最难消解的时刻,心中千言万语难以言尽,而诗人却仅以“掩柴扉”这一日常举动,来描绘这份深沉的情感。这一看似平常的动作,在诗人的笔下,却因与白日的送别紧密相连,而显得格外意味深长。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寂寞神态和怅惘心情,让人不禁遐想:柴门紧闭后的漫漫长夜,诗人又将如何度过?“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两句,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情感却更为急切。诗人不是在游子久去不归时才感叹,而是在分别的当天,就已经开始担心行人久久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对此诗的解读,恰好捕捉到了这份深情:“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诗人离思深沉的缘由。“归不归”这一问,本应在相别时提出,但诗人却将其放在了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后,成为了一个未说出口的悬念。这不仅仅是一句送别时的客套话,而是诗人内心深情的自然流露,表明他直到黄昏时分,仍被离愁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但诗人已经期盼行人早日归来,同时又害怕他久久不归。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再到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归期,诗人跨越了多重时间,将当前与未来紧密相连。
4. 作品点评
诗人着墨于送别后的行动与思绪,此般铺垫,皆为期盼友人再度归来之意。继而,思绪飘向那年年复绿的春草,它们循着自然的节律生长,而离人的归期却如浮云般难以捉摸。惜别之情,虽未直言于口,却已满满地溢于字里行间。言犹在耳,意已深远,诗中的韵味无穷,构思之巧,实属难能可贵。全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承载着深厚真挚的情感,意蕴含蓄,余味悠长,匠心独具,令人回味无穷。
# 古今断肠,理不在多。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只标地写情而不缀景。
明敖英、凌云《唐诗绝句类选》
# 语似平淡,却有无限感慨,藏而不露。
明李沂《唐诗援》
# 顾与新曰:翻用楚词语意,脱胎换骨,更为深婉。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子之归期难必。
明唐汝询《唐诗解》
# 唐云:得汉魏和缓气。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此种断以不说尽为妙。结得有多少妙味。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
# 翻弄骚语,刻意扣题。
清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所送别者,当是驰骛功名之士,而非栖迟泉石之人,结句言“归不归”者,故作疑问之词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年年”二字它原是一个流水的感觉,……它是说明时间的,而“明”字则似乎是反时间的,岁月原如流水,而“明”字却让它出现在一个照眼的感觉上。这便是诗歌语言的魅力,仿佛那春草就将绿得透明了,那么,王孙该怎么办呢?春天的光辉与那勃勃的生气,它乃是一切的开始之开始。而且世界上一切的消息原都不甘于寂寞,于是遂非柴扉所能掩了。
现代林庚《唐诗综论》
上一篇:唐·白居易《观刈麦》
下一篇: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