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初秋夜渐长":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
# 初秋:立秋左右 。,不觉:不知不觉 。
"清风习习重凄凉":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
# 凄凉:此处指凉爽之意。,重:再次。,习习:微风吹的样子。,清风:清凉的风。
"炎炎暑退茅斋静":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
# 茅斋:茅草盖的房子 。
"阶下丛莎有露光":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 露光:指露水珠。,莎:多年生草本植物。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初秋时节夜晚渐长、清风送凉、暑气消退、茅斋宁静以及阶下草丛露光等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初秋自然景色变化的细腻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
2. 分段赏析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中“不觉初秋夜渐长”,诗人以细腻的感知,点明不知不觉间已进入初秋,夜晚开始渐渐变长。“不觉”二字,体现出季节转换的悄然,也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微妙感触。“清风习习重凄凉”,描绘了清风徐徐吹拂的情景,“习习”生动地表现出风轻柔吹拂的状态。而“重凄凉”则将诗人在初秋时节感受到的清冷、孤寂情绪融入其中,清风带来的凉意与内心的凄凉之感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略带萧瑟的氛围,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诗人对初秋气候与情绪变化的敏锐捕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中“炎炎暑退茅斋静”,写出随着初秋的到来,炎热的暑气渐渐消退,诗人居住的茅斋也变得格外宁静。“暑退”与“茅斋静”相互映衬,既表明季节更替带来的环境变化,也暗示诗人内心的平静。“阶下丛莎有露光”,进一步描绘出茅斋台阶下草丛中闪烁着露水的微光,从视觉角度展现出初秋清晨或夜晚的清新景象。这一句以小见大,通过对阶下草丛露光这一细微景象的描写,渲染出初秋静谧、清新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静静享受自然变化、内心闲适满足的心境,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细微美好的珍视与热爱。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勾勒出初秋景致,笔下皆是日常之景,却蕴含着无尽韵味。诗人悠然品味着大自然的微妙变迁,感知着世界的奇幻与朦胧。于其内心深处,满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知足,恰似潺潺溪流,绵延不绝。
上一篇:唐·贾至《春思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