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iào

朝代:宋作者:高翥浏览量:3
miào
qiáo
kāi
mén
duì
qiǎn
shā
duǎn
hóng
jǐn
槿
shù
shēn
jìng
tái
huā
xiāng
yān
shī
湿
tíng
kōng
jiǎo
xié
shān
hán
sài
míng
zào
shén

译文

古老的庙宇依偎着高大的乔木,打开庙门正对着浅浅的沙滩。短短的篱笆旁种着红槿树,幽深的小径上布满青苔,还开着点点小花。庙宇的房屋破败,香烟在潮湿的空气中缭绕,庭院空寂,只见西斜的阳光透过云隙射下。深山寒冷,没有赛神会时击鼓的喧闹,一群神鸦聚集在这儿鸣叫嘈杂。

逐句剖析

"古庙依乔木":古老的庙宇依偎着高大的乔木,

"开门对浅沙":打开庙门正对着浅浅的沙滩。

"短篱红槿树":短短的篱笆旁种着红槿树,

"深径碧苔花":幽深的小径上布满青苔,还开着点点小花。

"屋破香烟湿":庙宇的房屋破败,香烟在潮湿的空气中缭绕,

"庭空日脚斜":庭院空寂,只见西斜的阳光透过云隙射下。

"山寒无赛鼓":深山寒冷,没有赛神会时击鼓的喧闹,

"鸣噪集神鸦":一群神鸦聚集在这儿鸣叫嘈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庙》是宋代高翥所作律诗,描绘古庙周边及内部破败空寂之景,以简远笔触描绘古庙内外之景。通过拟人、通感等手法,从环境、细节、内部到远景分段刻画,展现其沧桑孤寂,寄寓历史兴衰之感,尽显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敏锐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涧,余姚(今属浙江)人。孝宗时游士,壮年游历东南之地,暮年归隐临安西湖,落寞以终。高翥工诗,风格近于晚唐,在江湖派中颇有才情。其诗婉转流畅,气象浑厚。七绝擅长以平易自然的诗句写出寻常不经意的景色,七律爽利而能工致。黄宗羲赞许其为“千年以来”余姚之“诗祖”。代表作品有《杂兴》《秋日》《晓出黄山寺》等。著有《菊涧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简远笔触勾勒古庙地理环境。“依"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古庙以生命感,乔木伟岸挺拔,如守护者般环抱着古朴庙宇;古庙静默安然,借乔木之势更显沧桑厚重。"开门对浅沙"中,"对"字以空间定位的方式,将庙门与浅沙巧妙联系,形成视觉焦点。沙地暗示古庙地处水畔或荒郊,既拓展了画面空间感,又以开阔地势反衬出古庙的孤寂。颔联视角由外转内,聚焦古庙细节之美。"短篱"二字勾勒出人工与自然的分界线,既划分空间又营造生活气息。"红槿树"以鲜艳色彩打破灰褐基调,木槿朝开暮谢的特性暗示时光流转,鲜艳之色反衬古庙的陈旧。深径蜿蜒,青苔点染,"碧苔花"三字尤妙——苔本无名,偏称"花",既是对卑微生命的诗意命名,也暗含对生命韧性的礼赞。色彩对比中,红的热烈与碧的清冷相映成趣,在幽静中透出生机,展现诗人对自然细微之美的敏锐捕捉。颈联转写古庙内部,以破败之景抒沧桑之感。"屋破"直抒古庙颓败,残垣断壁间依稀可见昔日辉煌。"香烟湿"运用通感手法,将无形香烟与潮湿空气结合,赋予其沉重质感;香烟本应袅袅上升,遇湿则凝滞,暗示时光在此凝固。"庭空"二字强化空间寂寥,空庭无物,唯有日影斜照——"日脚斜"以独特视角描绘夕阳偏移光影,斜晖洒落残庭,光影交错间尽显岁月流逝。四组意象叠加:残破建筑+潮湿香烟+空寂庭院+斜阳余晖,共同营造出古庙衰败而凝重的氛围,寄寓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尾联视角由近及远,以声响对比深化主题。"山寒"二字既写时节萧瑟,亦喻人文凋零,寒冷山野间不见人迹,徒留古庙孤寂。"无赛鼓"三字暗示昔日庙会盛景不再,祭祀活动的消失更显古庙荒废。"鸣噪集神鸦"笔锋突转,乌鸦聒噪声划破寂静,群鸦聚集神庙周围,既似喧宾夺主,又如历史见证。寒山静寂与鸦噪形成强烈反差,愈显环境清冷,庙宇荒芜。诗人以鸦为媒介,赋予其历史见证者角色——在荒废古庙中聒噪的乌鸦,恰似历史回声,在空寂中诉说往昔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子翚《荔子》

下一篇:宋·范成大《秦楼月·楼阴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