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hí

朝代:宋作者:高翥浏览量:3
cǎi
shí
xīng
wáng
shēng
míng
zhòu
shān
méi
jiàn
chǔ
jiāng
kǒu
zhé
dōng
西
jīn
duō
hèn
yīng
xióng
shì
zhēng
chén
jìn
běi
wàng
zhuǎn
bēi

译文

采石矶是历经兴衰的战场,它的声名与天地同样久长。山峦如眉分隔吴楚两地,江流在此处劈开东西方向。古往今来多少遗憾难消,多少英雄懊悔咬脐空叹伤。战争的烟尘哪一天才能停息,北望中原只觉悲痛凄凉。

逐句剖析

"采石兴亡地":采石矶是历经兴衰的战场,

"声名宇宙齐":它的声名与天地同样久长。

"山眉间吴楚":山峦如眉分隔吴楚两地,

"江口折东西":江流在此处劈开东西方向。

"今古多遗恨":古往今来多少遗憾难消,

"英雄几噬脐":多少英雄懊悔咬脐空叹伤。

"征尘何日尽":战争的烟尘哪一天才能停息,

"北望转悲凄":北望中原只觉悲痛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石》是南宋诗人高翥的一首五言律诗,以怀古为题,借采石矶这一历史战场抒写兴亡之叹与家国之悲。首联点明采石矶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战略地位;颔联以“山眉”“江口”的拟人化比喻,勾勒吴楚分野、江流折转的地理,暗喻南北对峙的时局。颈联转入历史沉思,“噬脐”化用典故,揭示古今英雄的功败垂成与无尽憾恨;尾联“征尘何日尽”直击现实,以“北望悲凄”收束,倾吐对烽烟未歇、故土难收的沉痛,折射南宋偏安一隅的忧愤。全诗融地理、历史、时政于一炉,语言凝练而意象苍茫。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高翥(1170~1241),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涧,余姚(今属浙江)人。孝宗时游士,壮年游历东南之地,暮年归隐临安西湖,落寞以终。高翥工诗,风格近于晚唐,在江湖派中颇有才情。其诗婉转流畅,气象浑厚。七绝擅长以平易自然的诗句写出寻常不经意的景色,七律爽利而能工致。黄宗羲赞许其为“千年以来”余姚之“诗祖”。代表作品有《杂兴》《秋日》《晓出黄山寺》等。著有《菊涧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采石兴亡地,声名宇宙齐”,采石矶作为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无数王朝的盛衰,开篇即以“兴亡”二字点明其历史。“声名宇宙齐”运用夸张手法,强调此地声震寰宇的战略地位与历史影响力,为全诗奠定苍凉基调。颔联“山眉间吴楚,江口折东西”,“山眉”以眉峰比喻山势蜿蜒,勾勒吴楚交界的险峻地形;“江口折东西”则借长江水道东西分流之势,暗喻南北分裂的时局。两句工整对仗,以地理意象反映南宋与金国的政治对立。颈联“今古多遗恨,英雄几噬脐”,“遗恨”直抒古今志士未竟之志的永恒遗憾。“噬脐”化用《左传》典故,痛陈英雄纵有壮志,却因时运不济而徒留悔恨。此联揭示战争与命运的无情。尾联“征尘何日尽,北望转悲悽”,“征尘”象征战火纷飞,“何日尽”以诘问倾吐对和平的渴求。“北望”指向中原故土,南宋偏安江南的背景下,诗人北眺沦陷山河,悲凉凄怆之情喷薄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姚孝锡《句》

下一篇:宋·仇远《燕归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