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云自孔氏":客人自称是孔子的后裔,
"不觉喜逢迎":我不由得满心欢喜地上前迎接。
"止宿见二子":留宿期间见到了您的两位公子,
"孰云无世情":谁说您不谙世事人情呢。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歌通过化用《论语》中隐士接待孔子门徒的典故,描绘荷蓧丈人欣喜逢迎、留客见子的情景,表达了对隐士仍具世俗情怀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臣血三年碧”化用《庄子·外物》中苌弘的典故:苌弘因忠谏被周王冤杀,其血三年后化为碧玉,象征刚直之士蒙冤不屈的忠贞。刘克庄借此典故,既暗指苌弘的悲剧命运,又隐喻南宋忠臣的困境,表达对坚守气节者的敬仰。
3. 分段赏析
“客云自孔氏,不觉喜逢迎”以直白如口语的叙述开篇,“客云”即“客人说”,“自孔氏”点明来客籍贯,“不觉喜逢迎”则直接吐露主人听闻访客时难掩的喜悦。“不觉”二字尤为生动,仿佛喜悦之情自然流露,毫无修饰,恰似日常生活中听闻老友到访时的真实反应。虽未明写客与主人的关系,却通过“喜逢迎”的神态,暗示来客或许是久未谋面的故交,或是慕名而来的知音。“孔氏”既可指孔子后裔,亦能泛指儒学背景的人士,为客者增添了一层文化隐喻,却又以“自”字轻松带过,不事雕琢。“止宿见二子,孰云无世情”“止宿”意为留宿,“见二子”直白交代场景——客人留宿时见到主人的两个儿子。“孰云无世情”以反问句式收束,“孰云”即“谁说”,“世情”指世俗人情,语言近乎对话,如与读者谈心般自然。前句叙事极简,仅勾勒“留宿”“见子”的生活片段,后句却陡然生发议论:谁说人世没有温情?通过家庭场景的细节(主人以子相示,客人与孩子相处),暗喻真正的“世情”并非功利往来,而是平凡生活中待人以诚的温暖。反问句式强化了情感张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藏着对世态炎凉的委婉辩驳。
4. 作品点评
诗中没有华丽辞藻堆砌,却能把历史故事讲得鲜活生动。作者从经典文本里精准挑出关键情节,用通俗的语言重新编排,短短几句就勾勒出历史场景。读者既能看到历史原貌,又能从中读到作者对当下的思考。这种将厚重历史与个人感悟自然融合的写法,不显刻意,却让诗歌充满韵味,越品越有味道。